在周口市淮阳区新站镇,有一个不起眼的乡村教学点 — 刘陈小学。刘陈小学建于解放初期,曾经是新站镇一所远近闻名的学校,附近村民大都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到2021年春季,学校在校生人数急剧减少,在校生不满30人,学校生源达不到将面临被撤并的风险!
卫争光是一名95后,也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军人出身,国家二级篮球运动员。2020年1月,他带着一腔热情回到家乡,被推举为村支书,力图带领全村走上振兴道路,打造美丽文明刘陈村!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发展好家乡教育。卫争光得知学校现状情况后十分重视,挂在心上,亲自过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他不忍看到村里这座历史悠久的小学示范点,因生源不足而被取缔!更不想让村里的孩子被迫到更远的地方去上学!
环境差、师资力量薄弱、管理上不去、学习氛围不浓是大家对乡村学校的固有印象,也是留不住学生的顽疾。恰逢暑假节假日期间,他动员了学校教职工与村三委班子共同坐下来,梳理阻碍学生回流的问题,确定经费筹集方案,制订行动计划。刘陈行政村共有3个自然村,10个小组,915户3575名村民。他们逐户走访,摸排出全村小学阶段学生186名,其中120个学生在附近学校就读,剩余学生在城里就读。通过了解家长普遍表示只要学校环境改善,师资力量加强,他们也愿意让孩子在自己家门口读书。很快,村两委召开全体党员村民会议,公布学校提升计划。听说要整修学校,村民们都说是好事,但钱从哪里来呢?村里和学校都没办法拿出这么多的经费,募捐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他觉得党员和村干部要带头捐款,自己先捐1200元。看到村委干部纷纷为学校贡献了爱心,村里的企业家、村民纷纷慷慨解囊,形成支部带头捐、乡贤主动捐、群众积极捐的良好氛围。
凝聚爱心功德成。经过全村上下的努力,刘陈村筹集到善款4万余元。利用这笔钱学校粉刷了校园室内外墙壁,教室安装了4台空调,铺设悬浮地板,改造了不安全的用电线路,添置了体育器材。同时村委会派卫生队组织人员,全面清理校园卫生,原来杂草丛生的校园变成一个小花园,破损的教室玻璃被更换,变得窗明几净,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当校长和村干部再次入户走访的时候,现场就完成了招生报名101名学生!
新学期开学,刘陈小学由原来的三个年级变成了四个年级,得知近期校园转变情况后,淮阳区教体局领导及新站镇中心校领导,一同来到刘陈小学详细了解了学校的变化,对学校的转变做出了指导,给出了认可,现场决定保留刘陈小学教学点,同时对学校的建设和师资力量给予支持!学校保留了下来,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做:没有保洁人员,就让村里的卫生队负责校园保洁;外乡教师没有休息场所,就由村里负责租房供老师居住;没有体音美教师,他是国家二级运动员,免费承担起学校的体育课,积极帮助申请教学楼项目,加强学校管理;利用延时服务辅导孩子写作业,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多,爷爷奶奶无法辅导孩子作业的困难;新站镇中心校还为刘陈小学配备了教学一体机,调配充足的课桌椅,选派了优秀的特岗教师。
百年名校刘陈小学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现出新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