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6日 作者:吴学习 信息来源:饮鹿池艺术区 点击:次
吴学习,笔名:鸿武、吴乐,号醉艺斋主人、无忧堂主人,淮阳人,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曾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等。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创作课程导师(主讲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书画创作院特聘教授、北京饮鹿池艺术区名家工作室导师、北京饮鹿池艺术艺术总监兼艺委会执行主任、北京大品画院秘书长、北京水墨雅轩画院书法创作部主任、河南省人大书画院理事、周口书协理事、隶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周口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职业书画家、现居北京。
获奖情况
作品参加中国书协、中国美协及各种展览:
全国首届芮城杯书画大展
全国第四届特奥会书画大展优秀奖
中国(南昌)军事美术作品展
2014泰山之尊全国山水画、水彩画作品展
中国梦黄山魂全国山水画(中国画)作品展
水墨彭城全国写意中国画作品展
吉祥草原丹青鹿城201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国际当代汉字书法艺术双年展
全国第三届兰亭书法奖/尧山杯新人展
全国第二届隶书书法大展、千人千邮展
全国龙文化书法大展
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展
全国信德杯书法大展
全国瘗鹤铭杯书法展
全国三届青年书法展
全国白沟新城杯书法大展二等奖
全国海峡杯书法大展
全国贞元杯书法大展
全国2011走进郑州书法大展
优秀奖全国第二届建文杯书法大展优秀奖
全国绿映蒲县书法展三等奖
全国接官厅杯书法大展
中国书协培训中心2009学员优秀作品展三等奖
全国千人千邮书法大展
全国第九届板桥杯书画大展铜奖
全国第五届海峡两岸书画大展铜奖
全国“屈原杯”国际书法大赛
中国诗书画大展优秀奖
全国第四届青少年书法美术大展青年组优秀奖
全国第三届文人书画邀请展金奖
全国首届瑞林杯书画大展优秀奖
周口市人民政府文学艺术奖获得者
新中国六十年大阅兵全国题贺艺术展创作一等奖等。
积学储宝 - 四尺整张 - 癸巳年仲冬
见贤思齐 - 四尺整张 - 癸巳年冬
湖山幽居 - 四尺对开
作品参加中国书协、中国美协:
全国美展水墨彭城国画展入展
全国美展中国梦黄山魂国画展入展
全国美展泰山之尊山水画展入展
全国书协美协芮城杯书画大展入展
全国书协美协第四届特奥会书画大展优秀奖
全国第三届兰亭书法奖/尧山杯新人展
全国第二届隶书书法大展、千人千邮展
隶书横幅 - 四尺整张 - 癸巳年初冬
隶书四条屏 - 136x136cm - 辛卯年初春
全国龙文化书法大展
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展
全国信德杯书法大展
全国瘗鹤铭杯书法展
全国三届青年书法展
家在黄金珠宝地 - 六尺整张 - 2014年
家在黄金珠宝地 - 四尺对开 - 2014年
全国白沟新城杯书法大展二等奖
全国海峡杯书法大展
全国贞元杯书法大展
全国2011走进郑州书法大展优秀奖
全国第二届建文杯书法大展优秀奖
全国绿映蒲县书法展三等奖
全国接官厅杯书法大展
中国书协培训中心2009学员优秀作品展三等奖
江山无尽图 - 四尺斗方 - 2013年
清雅闲居图 - 六尺整张 - 2014年
全国千人千邮书法大展
全国第九届板桥杯书画大展铜奖
全国第五届海峡两岸书画大展铜奖
全国“屈原杯”国际书法大赛
中国诗书画大展优秀奖
全国第四届青少年书法美术大展青年组优秀奖
全国第三届文人书画邀请展金奖
全国首届瑞林杯书画大展优秀奖
新中国六十年大阅兵全国题贺艺术展创作一等奖等
隶书中堂 - 六尺整张 - 2012年
久伏者飞必高
——吴学习及其书法艺术
陈克年
人生总是有着很多偶然和机缘,这种看着是一种偶然的东西,有时候真的很难解释,比如,两个原本毫无干系的陌生人因为某种偶然与机缘,能够相识相知,认识青年书法家吴学习可以说就是因了这种偶然,2011年的9月,我有幸到中国美院进修,于是便有了彼此认识交流的机缘。我们会在教室里熬夜画画,也会端着碗大口喝酒,虽然已不再是青春年少,但依然会在酒后意气飞扬,聊书法,说笑话,让我看到了他很多性情的一面, 同时也对他的书法多了一份认识与了解。
学习是河南周口人,河南是书法大省,在当代轰轰烈烈的书法热潮中,河南人和河南书法家确实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对书法人才的培养和活动的开展,着实让河南以外的很多书家感到羡慕。可以说,吴学习就是在中原这个书法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书法家。学习自幼爱好书画,大学虽然读的美术专业,后来当老师,然后又到文联,但他却始终都没有放下对书法的痴迷与热爱,书法成了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让他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他以一颗虔诚的心灵在艺术之途上苦苦跋涉前行。
学习的书法,路数正,格调不俗,这与他最初的启蒙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这让他少走了很多弯路,加上他自己的天赋与努力,所以一上手就很快,因而也格外受到老师的欣赏。老师看到他才气足,甚至有的功课不认真,以为他不下功夫,就及时提醒教育他:久伏者飞必高。其实,学习心中自有轻重。聪明的人往往不愿意下一些苦功夫,但学习并不是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功课,而是能主动作些选择与扬弃,对于适合自己性情的,则猛下苦功。沈鹏先生说过这样的意思,搞书法艺术,年轻人比的就是才气,中年人比的是学养,老年人比的是健康。在人才济济的河南这个书法大省,学习正是以自己的过人才气在崭露头角的,他扎实的足迹正不断地前行在繁华似锦的艺术之路上。
河南的书风与江浙及北方书风都有着较大的距离,虽然现在发达的媒体让书法人能及时地沟通交流信息,但河南书法仍然保持着一股中原的强劲雄风,无论是老书家还是年轻一代的书家,或许他们的血脉中早就有了这种铁马秋风的性格,无论是篆隶还是行草,都是雄风猎猎,一派豪情,尽管我们也能不时在他们的笔下感受到江左风流的韵致。与河南书法大环境一样,学习的书法也是以隶书为主要方向,当然,其一手二王一脉的行书小字也很是地道。
学习的隶书,主要取法汉人,这在当代隶书创作中,虽非一定捷径,少些秦隶与简帛与新鲜生动,但当是一条坦途。在他的多次参加全国大展的作品中,我们应该能够窥见一些《西狭》《礼器》《史晨》的消息,读他的隶书,有一种雍容的气度,这与他的取法有关,也与他的心胸有关,他的隶书结字上没有时俗中的狂怪,但却有着一种机趣,他会有意识地把一些字的偏旁和点画强化或者错位,因而形成一种生动却又合理的新鲜结构美感。尤其是在大篇幅隶书作品中,其稳健、妥贴的章法和结字更有一种浑穆疏朗的风致,读之多有一种旷然气象,这是一种格调与境界。书法这种艺术,真的很有意思,即使是相同的一种帖,但不同的人却写出了不同的味道,就有高下之分,其中高下,自然是由胸次决定。所以古人评价一个书家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品高、艺娴、学富,否则难臻高境。学习年轻而有慧心,能有如此表现,自然另人欣赏。另外一点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是他的书法中的线条。书法艺术说到底,就是空间形式和线条的组合,那么,线条质量无疑是书法作品的灵魂所在。比如,弘一法师晚年的书法,浑然无迹,虽然线条不作缠绕纠结状,但其中的安静与淡然已然让我们感爱到一种不食从间烟火的寂静。学习书法中的线条,线质挺拔厚劲,使转裹绞,且行且止,颇有力量,这种力量与平正的结字构成了一种庄严的气象。当然,我们也能在他的作品中发现一些时人的影子,对于学习时人,有的人是一味排斥,我个人以为,时人未必不可学。虽然时人可能还缺少时间的沉淀与检验,但时人的智慧也未必完全不如古人,如果从时人处吸取一些有益的东西,自然也不是坏事,而且这会有很多便捷,问题的关键是吸取的东西是否真的很高明。其实,学习本是学习美术出身,书法当算副业,但如今他的书法已然超越了的画,这倒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不管怎样,我相信,书画本来同源,他在这两个方面的努力一定会有相互积极的影响与滋养。
如此说来,也并不是说学习的书法已经没有任何拓展的空间,至少,对一名年轻好学的书家来说,这也是一种动力与可能:一是在个人风格塑造上,虽然他的作品中已经流露出一些个性,还应当多些着意强化某种特征,同时也应当保持一种独立的状态;二是在总体风格统一上,比如行书、隶书和绘画的关系上,我以为还可以多一些努力与思考。所喜学习正年轻,而且勤学善悟,相信他对自己的书法一定会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与思考。
学习爱学习,学然后知不足。而今,学习正潜心在中国美院学习深造,愿学习不知足,开阔眼界,更上层楼,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让学习伴随一生,让学习和墨香充实自己生活每一个快乐而寻常的日子,用学问作翅膀,他一定会飞得更远更高。
辛卯立冬后一日于石头城(本文作者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隶书对联 - 2012年 - 四尺整张
行书中堂 - 四尺整张 - 辛卯年初春
吴学习书法作品鉴赏
任何一门艺术的魅力对于赏识他的人来说总是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这种吸引不仅在于艺术本身的内涵和它独特的表现形式,更在于欣赏这种艺术的人他自身的艺术修养与艺术品味,无论是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还是比较新潮的高科技,都有不少令人神往的理由,但是从艺术的形式和观赏性来看,经历过时间的砥砺,岁月的衡量的传统文化在这种高科技弥漫的时代,却是显得更为珍贵,书法,字画等一系列的传统文化在今天却是让人趋之若鹜,吴学习就是在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践行着传统笔墨的一位学者。
吴学习的书法以隶书为主要方向,也写得一手地道的行书小字。隶书主要以汉隶为归。“汉隶”,世人又称为“八分”体,变“秦隶”的圆曲为方直,结体宽扁,逆笔突进,波磔呈露。吴学习和历来书法名家一样,学古人而不泥于古人。他的隶书作品,古茂浑朴,笔法沉着稳健,有自己的风貌。从结体上看,长于易位。他有意识地把一些字的偏旁和点画强化或者错位,形成左高右低的结体,因而形成了一种新鲜的结构美感,生动却又合理,如“梅”、“怀”字,造意生动,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他的笔画多转折,匀称扎实,富有劲道,好像漆刷作书,脱胎而成。运笔能转,于平正中见险绝,于险绝中求趣味。点划细微之处蕴蓄变化,处理得干练、精巧、稳实。严整工匀之时多变化,多有藏巧于拙的奇妙之笔。单字的长短合度,疏密均衡,错综变化,表现在大篇幅隶书作品中,更有一种浑穆疏朗的风致。文体的朴茂、自然,赋予字形动态美,使简捷中寓古质,荡漾着音乐般的律动,字里行间蕴涵着古典书风、传统流韵,于平和中现华采,于俊逸中透空灵,别有一番耐人寻味的情致和浓郁的书卷气息,形成了吴学习书法特有的“符号”形式。
从用墨上看,以浓墨为主,淡墨相间,墨色富有层次变化。浓墨的效果是沉重、敦厚,墨饱色润。他把结体的险峻与用笔的稳健统一起来,奇险中有深沉,峻拔中有凝重,章法显得非常和谐;又能把用笔的稳健和用墨的酣畅统一起来,笔画稳重中有丰润,节奏明快中有变化,韵律特别生动。线条饱满、结实,力度充实圆劲。结体、用笔和用墨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他的书法完美的艺术特征。
吴学习的行书小字取法于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笔法流畅,字里行间变化多姿,结体趋向匀称俊俏,挺拔多姿。点画上有游丝牵引,变化参差。笔势稳健,放而能收,表现在行笔较缓,尤其是纵笔的一捺,笔速越来越缓,笔墨也越来越饱满,形成弯曲的线条,让人似乎看到了鹅掌在湖中拨出的水波,显得很优美。收笔往往是微微一抖,非常精巧、稳实。行笔连中有断,断中有连,连断自如,使转之中富有鲜明的节奏。他婉转灵动的笔法,写出了俊逸、妍美而又雄健的行书,作品中处处流露出一种随心从化,恬淡平和的意境。这和他广阔的胸襟、不凡的气度以及淡泊宁静的心态是分不开的。
都说字如其人,在中原书法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书法家吴学习,在行笔走势结体韵味上掷地有声的天然展示,他以跳跃的笔法,奇逸的意态,十足的神采意味,展现他在魄力、韵味、变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创新,使他笔下的汉字,形与神兼备。正是这中原男儿铮铮铁骨的完全流露。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他血脉中铁马秋风的气势,体现在汉字上,无论是篆隶还是行草,都是雄风猎猎,一派豪情,都在充满弹性、力度的线条基础上,散发着大家的神韵。这标志性的气韵,是观者在他的作品前驻足的引力,也使他在认识与实践上让自己的书法艺术走向纵深。
行书斗方 - 四尺斗方 - 辛卯年夏
篆书对联(政唯勤是宝,师以德为尊) - 四尺整张 - 2012年
青山绿水共为邻 - 四尺整张 - 癸巳年秋月
山气日夕 - 四尺整张 -2015年
山水清音 - 四尺整张 - 2014年
万壑松风 - 四尺整张 - 癸巳年夏月
溪山佳气图 -四尺整张 - 2014年
溪山揽胜 - 四尺整张 - 甲午年春月
溪山清远 - 四尺整张 - 2014年
溪山清韵 - 四尺整张 - 甲午年初春
溪山无尽图 - 六尺整张 - 2013年
溪山清远 - 四尺整张 -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