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26日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春雨潇潇润古城
——来自淮阳县城关回族镇的报告
阳春三月,杨柳萌青。万亩龙湖,春水奔涌。踏着春天的节拍,沐浴着“讲正气、树新风”的及时雨,淮阳县城关回族镇正昂首阔步,朝着新一年发展的宏伟目标前进。
一个拼搏进取的领导班子
为加快城关回族镇经济建设步伐,新一届城关回族镇党委政府,今年叫响的口号就是“拼搏进取”,总的发展思路就是“工业兴镇、旅游强镇”,即大力发展工业,建设旅游风景区,以此带动全镇经济快速发展。为此,镇领导深入企业,踏遍湖区,调查摸底。镇党委书记刘从修,镇长王艳丽,连日来坚持一线现场办公,他们走访了镇十几家企业,镇所有办事处、行政村,和广大干部群众倾心交谈,共谋发展良策。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超常规、追赶型、跨越式宏伟发展远景。
一幅振奋人心的宏伟蓝图
淮阳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其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人文景观驰名中外。把淮阳早日建成一个风姿绰约的文化旅游名城,是此届城关镇党委政府的总体奋斗目标。围绕这个目标,他们绘制了一幅振奋人心的宏伟蓝图,这就是,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万亩龙湖做文章,建龙湖风景名胜区,建东湖生态观光旅游带,进一步实施龙湖亮化、绿化、净化工程,实施园林城市建设规划,把这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物奇秀的中原古城装扮成“南有苏杭、北有淮阳”的天下旅游名城。
要达此目标,必须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基础。为此,镇党委政府把大力发展经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要大抓工业,狠抓投资,力上项目。要组织成立城关镇棉织集团公司,把多家棉织企业“捆绑”发展,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凝成合力,增强竞争力,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集团优势,打出淮阳棉织品牌,占领国内外广阔市场。年底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3亿元,实现工业销售收入9亿元。
一批催人奋进的红头文件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和作保障的政策措施。为此,该镇党委政府今年连续出台了九份红头文件。这些文件,或为领导班子和干部建设立规,强化干部素质;或为财务管理建制,做到开源节流,清正廉洁;或为企业发展和招商引资鸣锣开道,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或为加强信访稳定工作定岗定责,为经济发展创造安定和谐局面。但不论是哪项文件,都与实现镇党委政府的总体发展目标紧密相连。文件一出台,全镇干部争相学习,努力贯彻,行有规范,干有目标,人人精神焕发,个个干劲倍增,都在为城关镇建设发展争做贡献。镇党委班子领导率先垂范,他们几乎每天都抽出半天时间下基层走访座谈,倾听干部群众意见,现场解决民生问题。一个多月来,他们现场办公,已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8件。
一泓汲取不竭的动力源泉
在九份文件中,《关于加强镇村干部管理的实施意见》是该镇党委政府今年出台的1号文件,也是核心文件。因为,要建设文化旅游名城,必须以人为本,必须首先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因此,镇党委政府把干部建设作为创业兴业的总开关,抓紧抓牢,常抓不懈。他们对干部实行考核机制,坚持以德、能、勤、绩全面考核,以政绩用干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这一原则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成为一泓汲取不竭的动力源泉。镇党委书记刘从修、镇长王艳丽,他们经常工作到深夜,没有节假日,在拆迁现场,在建设工地,到处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在他们的带动下,全镇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有12位党员干部受到镇里公开表彰。
一叠快马加鞭的阳春捷报
四月以来,全镇上下又掀起了“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高潮。全镇党员干部立即行动,深入学习贯彻省、市、县各级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好“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今年来,该镇各项工作捷报频传。计划生育春季“四项手术”全县排名第一;西城区新拓七条路障碍物拆迁,提前三天完成任务,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扬 ;羲皇故都朝祖会湖区、街面整顿一新,环境优雅,游人称赞;企业新上14个项目,有8个已建成投产,有6个正在建设中。目前,招商引资总额已近亿元,到位资金7041万元。
淮阳县城关回族镇,正沿着快速发展的轨道,似千里马昂首腾飞。
(沈达顺 郑凌霄 齐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