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31日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朗月清风荷朦胧
张万功
雨后放晴的夏夜,适逢月圆之时,天穹湛湛的蓝,蓝得滋润而远旷。圆月似古典娴淑的少妇,用清辉织成或有若无的光纱,借助柔柔的凉风,抛向苍茫的大地,为万亩龙湖里的片片荷阵,罩上神秘和朦胧。在这如诗如梦的况景里,在龙湖里荡舟赏荷,该有什么情趣和感悟?
静——涵着月色和声音交响的静,是月夜赏荷之静的神韵。这里的静,如空谷幽兰上浮动的暗香,如深山禅林里飘渺的梵音,如峭岩峡涧中汩汩的滴泉。摇一叶扁舟慢慢地前行,“划拉、划拉”的桨声,给人矣欠乃一声湖愈静的感受。扁舟前头的水道上飘浮着圆圆的月,扁舟过处,月儿被搅成无数的银块,恋恋不舍的荡在舟后。惊飞的水鸟间或在夜空里发出“嘎儿”的流鸣,夜游的鱼儿,偶尔跳水的“呼啦”水花声,幽灵般在水面上滑过,瞬即消失在荷阵深处,倍显静谧和空氵蒙 。白日里高高低低的荷,各种颜色的荷花,在月光下并不分明,入眼的是朦胧的黛色和黛色的朦胧,愈睁大眼睛作远处观,愈觉扑朔和迷离。伸手触摸能感觉荷叶的光滑,荷杆的硬剌,放手观望,仍是黛色的朦胧。此时,是画家当悟泼墨和渲染;是诗人当悟深邃和空灵,是音乐家当悟幽美和抒情,在小城的喧嚣和浮躁中忙碌一天的我,白日里疲惫和困惑,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消散在这黛色朦胧里。只有思想披月。乘风张开翅膀无羁的飞翔。一个“静”字是古今多少文人贤士苦苦追寻的至高境界,或为座右铭置于书案,或张挂在华堂丽馆竹篱茅舍,然则能得月夜赏荷之静,才称得静中之三昧。这里的静是静中含动,动中蕴静。是的,世界正是在动静的相互依存中幻化而不断向新升华。世人对静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而在这月夜荷阵里,儒家的雅静,道家的清静,佛家的禅静却得到了和谐地统一。
融——人融在自然中,自然融在心灵里,是月夜赏荷的又一绝妙之况境。圆月不但把银辉倾泄在龙湖的片片荷阵上,还把美丽的肖像嵌入湖水中;夜露在甸甸的荷叶上努力凝成滚圆的露珠,并把圆月裹进自己晶体里,有多少荷叶就凝结多少露珠,有多少露珠就有多少晶莹的圆月亮。一滴露珠能把月亮融进自己的胸膛里,怪不得有哲语说,比大海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是胸怀。只要放开胸襟,即可容纳万象。是时,仰观圆月当空,俯察圆月潜水;平视圆月在荷,掏一把水月亮在手中,分不出是人间天上,还是天上人间,月湖人荷完全融在朦胧一体里。圆月中那斑驳的暗影或许是吴刚、嫦娥、玉兔和桂树,也或许是龙湖里的片片婆娑的荷,置身此胜景,方得“天人合一”之真谛,方解“举杯邀明月”之内涵;方知“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谒,此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之仙趣。平日里宠辱毁誉,功名利禄之结,都烟消在明月清风里,留下的只是高尚和清纯。
禅——端坐在扁舟,凉风生露,物我两忘,禅意顿生是月夜赏荷独有的享受。禅是佛家弟子刻意修为,渐达六根清净的途径。非禅坐无以入静,非宁静无以致远,非致远无以排除杂念。在这月夜的荷阵深处,一切似乎都是静止的。那周围朦胧的荷阵,正如那带有温情的禅壁,那林立可触的荷干,正如那警策倦怠的禅杖,水草里飘出的时断时续的虫鸣,如诵经时的有节奏的磬音,游丝般牵着灵魂,抛却杂念的负担,渐入超然无虑之境,直至塑造心灵的莲花。莲花本誉“佛国之花”。佛教典籍中把佛国总称为莲花国,慈悲为怀的观世音菩萨总是立于莲花之上,这大概源于荷花的秀美而洁净,硕大而涵香。而在这朦胧的荷阵深处,知有荷叶不辨其形、闻有花香不见其影,用意念构筑的心灵莲花,想更是素蕊琼芳,细细流霞举。在禅悟中仰望圆月,圆月中斑驳的暗影,竟在我的思绪里淡出了矛盾的概念,世间事物难能尽善尽美,圆月本朗朗,暗影在其中;夜荷朦胧美,不能辨其形。维娜斯虽美却是断了臂的;荷花虽“濯清涟而不妖,出污泥而不染”,可它却置根在污泥中,如来佛当是佛家的至圣,然在《西游记》里,仍然不能脱俗的和孙悟空上演了一场斗法的游戏。世界存在至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因此,在人生的旅程中都应学会辨证,学会包容。包容可修儒雅,可养道风,可炼佛心。
圆月依然朗照,凉风依然清柔,夜荷依然朦胧,在这月朗风清荷朦胧里的诗境里,忘我的享受亦静亦融亦禅的精神大餐吧!
沈达顺咏荷诗赋二篇
东湖荷赋
丁亥夏月,东湖北岸,礼炮轰鸣,鼓乐喧天,中国淮阳龙湖赏荷旅游活动月隆重开幕,数百省内外官员记者泛舟大湖,赏荷采风,盛况空前。随舟畅览,情怀难抑,为赋以纪。
举目东湖,浩瀚澄滢。涵穹宇而碧落,蕴云霭而流动。烟柳拂堤,千村抱湖天池阔;碧荷接天,万葩争艳红白奇。白领亭亭,析出淖泥而不染;红粉灼灼,沐濯清涟而不妖。抱族拥生,同御雷击雨打;洁雅素廉,共携明月清风。
时雨后不霁,弥湖空氵蒙 。荡舟莲巷,鸥飞鹭鸣。一鲤跃出水,瞬瞻芙蓉①嫣嫣;两鸪追入芦,情系蒹葭苍苍。碧叶滚珠,清润晶莹和盘托;微波荡漾,天光人影共徘徊。清风徐徐,荷香缕缕,舟行逍遥,浪语芙蕖。临渚,藤萝葳蕤,兰桂芬芳,融莲海无穷碧,郁荷田有瓣香。有童搦棹向莲蓬,稚趣横生;有翁傍柳独钓闲,悠适何惬。不见去年采莲女,问遍湖中丽花容。夏风阵阵荷悠悠,满湖犹萦采莲曲。
须臾放晴,湖面骤明。莲益翠,花愈艳,水更清。十里波动翡翠绿,满湖闪烁菡萏星。抬眼东望,千竹园涌翠,万柳园生风;回眸西眺,九白龙翩跹,九曲桥逶迤。怎及东湖荷声远,三千年前载《诗经》。宓妃②恋其美,濒湖载歌载舞;子建③悦其静,临汀吟诗作赋。而今我游此,思古无觅处,唯问千古莲。抚婷姝而意沉吟,吻芯蕊而情独钟。船踟蹰水亦潺氵爰,君窈窕我心缱绻。我与荷仙别相约,明年今天再缠绵。
览归,众人皆叹观止,颂荷啧啧有声。清眼眸,沁心脾,旷情怡神;寡欲望,陶性灵,修德养生。淡泊无求,笃志奉献;夏荣秋凋,亮节高风,堪称冰清玉洁身,更兼丽质天生成。
注:①芙蓉:同下文芙蕖、菡萏,均属荷花别称。
②宓妃:传说中伏羲氏的女儿,宓音“伏”。
③子建:即三国曹植。
东湖荷吟
一
诗经陈风传
东湖生菡萏
悠悠三千载
清馨到今天
二
千村绕碧水
百艇泛天光
一湖绿翡翠
十里荷花香
三
放眼美无涯
绿拥红白葩
渔歌芙蓉里
网收满湖霞
四
轻舟莲花丛
惊飞鸥鹭鸣
一鲤跃出水
满船咦呀声
五
清风浴明辉
质洁不染尘
亭亭玉姿来
月下更销魂
六
大雨涌湖天
珠鸣碧玉盘
仙界停乐奏
争相人间看
七
夏雨刚停息
碧荷蛙声起
丰年万家乐
满湖唱颂曲
龙湖赏荷(外一首)
牛明领
又是龙湖六月中,
十里荷香润古城。
蒲苇依依藏飞鸟,
莲荷田田摇清风。
游艇轻划千层翠,
小舟慢摇一瓯清。
美景惹得游人醉,
直把陈城作杭城。
龙湖忆莲
满湖碧波满湖莲,
如诗如烟绝尘寰。
如诗莲荷献百姿,
如烟往事逾千年。
羲皇建都伴莲踞,
夫子莅陈品荷仙。
商周风云皆亲历,
彼泽之陂留诗篇。
龙湖赏荷
●孔祥云
红莲出水如女童,
群荷笑迎蒲柳风。
满湖薄雾风吹散,
绿意无限是空氵蒙 。
黄鸟双飞何轻闲,
白莲有心开玉颜。
小珠滚荷跃不出,
空被凫鸭笑暗恋。
荷叶万张莲蓬少,
凫鸭入水殷勤找。
偶有白莲出新绿,
黄鸟惊喜满湖叫。
水含柳气藕含风,
小舟摇晃入荷中。
红莲可怜不忍采,
轻掬绿水洗芳容。
钓叟入荷出水迟,
村娃觅莲嫩声痴。
雨近雾生烟光暗,
望断柳色满湖诗。
白蝶翻飞绿荷间,
飞燕穿苇入云天。
夏风吹水薄湖皱,
睡莲无声伴客眠。
荷群围城压湖光,
水凫千声出芦荡。
暖风拂面青绿色,
卧采白莲看夕阳。
千柳拂岸望风动,
遥恋碧荷入水中。
却借夏雨染新绿,飞剪送燕扑莲蓬。
龙湖赏荷
●张德声
龙湖万亩洁荷香
绿柄珠盘贴水扬
点点仙葩如玉盏
煌煌叠翠似金装
蝶围花蕊轻盈绕
鱼戏茎间任潜翔
乘筏濯足观菡萏
浮波拍岸满池芳
贺赏荷旅游活动月
●刘永民
羲皇故都,
陈楚古城,
万亩龙湖,
华夏名胜。
一轮旭日东方跃,
一湖荷花映日红。
万千宾朋临盛会,
九天仙子露芳容。
出自污泥而不染,
不蔓不枝香益清。
自古世人多赞誉,
今日盛事传美名。
时也匆匆,
人也匆匆,
独有精神,
常留心中。
为有豪情多高歌,
敢泼浓墨画芙蓉。
携友荡舟采莲去,
似梦似醒似画中。
清清湖水,
荷仙亭亭。
鸥鹭云翔,
习习凉风。
碧绿荷叶滚玉珠,
风摇箭荷戏蜻蜓。
流连美景觉日短,
醉卧船头唱陈风。
赏荷节见闻
●杜怀民
满湖叠翠分外香
芙蓉吐蕊冠群芳
紫燕双飞羽翼斜
白鹭孤立影成双
伏暑流火热难耐
莲花池畔独清凉
游人潮涌绵不断
六月赏荷胜春光
赏 荷
●何贵启
水天相连湖阔平,
鸥飞鸭鸣蒲苇青。
粉莲千姿惹人醉,
纤手执伞玉立婷。
淮阳龙湖赏荷月,
笑迎八方贵宾朋。
文人墨客接踵至,
观光赏荷会古城。
挥毫泼墨佳作就,
聚焦莲花镜头中。
陈州美景甲天下,
不愧人间一仙境。
赏荷杂咏
●张宜举
伏羲故地揽胜迹,
真乃步移景亦异。
亭台楼阁各有说,
龙湖荷花更奇丽。
不择肥土无多求,
装点龙湖竞风流。
试比人间无耻者,
一生清白有何羞。
叶似湖水花粉色,
根入污泥不损白。
荷苞出水不哗宠,
亭亭玉立向天开。
红花绿叶纯洁清,
盈盈无声胜有声。
赏荷诸君竞相问,
可知荷花寄何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