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31日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关于淮阳黄花菜市场的调查与思考
县政协副主席 张继华
在黄花菜的采摘时节,南京、徐州、青岛、郑州、阜阳、周口等地的菜贩云集淮阳,展开了黄花菜收购争夺战。淮阳黄花菜的鲜菜价格一再攀升,已超出了其自身应有的价值,远远高于其它农产品的单位产值,然而因为货源不足,很多菜贩在遗憾中无奈地离去。
针对淮阳黄花菜供不应求的市场行情,笔者作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一、独特的地域优势成就了淮阳黄花菜的优势品牌
淮阳黄花菜既可观赏,又可食用,是国内黄花菜系列中的精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对淮阳的自然环境具有极强的依赖性,是区域性极强的地方特产,离开了淮阳这片土地,它的特性和风味就会丧失。外地(湖南、东北、山西)黄花菜大多产于山地、丘陵等贫瘠的土地上,唯独淮阳黄花菜产于平原(黄淮平原),气候亚热带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土层深厚肥沃,土壤以沙土为主,含有丰富的营养素。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淮阳黄花菜独特的品质,其花蕾肥大、双层6瓣、有七根金针似的花蕊,馏晒后色泽金黄、菜条丰润、油性大、弹性强、久煮不烂、鲜嫩甜脆,品质之优良居全国黄花菜之冠。在“文革”前就是我省的出口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二、落后的种植模式和加工技术使淮阳黄花菜的种植面积锐减
近年来,其它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而淮阳黄花菜的种植和加工仍采用二千年前的古老方式,技术落后,产量低,采摘季节遭遇恶劣天气易霉变,加之缺少品牌保护和市场管理,致使与其它农产品相比效益明显低下,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受到很大挫伤,黄花菜的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由十年前的七万亩锐减到现在的不足两千亩,淮阳黄花菜几乎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如何保护淮阳黄花菜这个千年品牌,并使其成为当地农业的拳头产品,成为很多淮阳人不得不认真思考的课题。
三、推动名牌战略,抓好龙头带动
值得欣慰的是,周口市工商局依据当地实际,积极推进品牌富农工程,明确制定了“品牌+文化+地域”的有效措施,培育了具有原产地特征的商标“淮阳黄花菜”,形成了地域品牌,目前已成为农民利用知识产权促进增收和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政府引导,科技带动,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淮阳黄花菜是淮阳的地方品牌,如何做大做强,实现更大的市场份额,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创新,更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新一届淮阳县委、县政府根据国家“品牌兴国”的战略,积极推动“品牌兴农”,为规范淮阳黄花菜的栽培和加工,先后成立了淮阳黄花菜开发办公室、黄花菜科技研究所、淮阳黄花菜种植协会,以创建生态示范县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契机,强力推进黄花菜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检测体系的建设,并申报了国家级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此举对淮阳黄花菜声誉的提高、国际市场的拓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这些措施的落实,对扩大黄花菜种植面积,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提高黄花菜的产品附加值打造了良好开端。
但是,淮阳黄花菜的宣传力度还很有限,种植面积还远没有达到十年前的规模,这些都是制约淮阳黄花菜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
五、更新发展思路,唱响黄花菜品牌。
一是规范管理,走“公司+农户”的道路,迅速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可采取黄花菜公司与农户签订黄花菜种植收购合同的方式,实现生产与销售的对接,增加农民的收入。种植方面,向农户提供黄花菜种苗,提供种植技术;收购方面,向农户作出承诺,设定最低收购限价,无论市场行情如何变化,都按约收购,使种植户不但效益好,而且没风险,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二是运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及时把收购的黄花菜鲜菜烘干贮藏。同时搞好黄花菜的深加工,开发黄花菜系列产品,提高黄花菜的产品附加值。
三是强化服务,以诚心赢得客户。从过秤、检验质量到付款,提供全程服务,诚心诚意地保护客户的利益。
四是内引外联,扩大宣传。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宣传平台,架起与市场连接的桥梁,及时了解和发布黄花菜信息,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使农民和黄花菜公司充分认识到开拓黄花菜品牌市场的重要意义。
目前,淮阳黄花菜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农户参与其中,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科技投入逐年增加,鲜菜加工技术和加工设备有了很大提高。如果当地政府能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扶持,淮阳黄花菜一定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并成为当地农业的拳头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淮阳人引以为荣的黄花菜品牌一定会重新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