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5日 作者:宋志军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淮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地方。宛丘、淮宁、陈州,都是她曾经的名字,这里是伏羲、女娲、神农"三皇"的故都,太昊陵被誉为"天下第一陵",这里还有中国最大的城湖一一龙湖,还有中国最早的方城遗址一一平粮台。著名文人舒乙称赞为人之祖、史之初、国之根、文之源。作为一个曾经的国家、州府,到如今的千年古县,淮阳的文脉一直昌盛不衰,诗文淮阳名副其实。中国诗歌的总开端一一《诗经》,五百年才收录了三百首诗,而《国风·陈风》就收录了十首,《宛丘》、《月出》等至今传诵,历代文人李白、张咏、苏轼、苏辙等都与淮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章。历史的长河奔流至今,这方神奇的土地依然活跃着很多优秀的文人,不仅有数十位高产高质的国家、省级作协会员,还有一帮热衷地方文化研究的老学究、老专家,他们,共同撑起了淮阳文化的璀璨星空。今天单说一下这其中的一位,他就是既是作家,又是词作家,还是文史研究员的李乃庆,一位颇有风骨,堪称地方名流的文人。
首先,作为一名作家,李乃庆不仅高产,而且高质。他十多年前就出版过长篇小说,后因工作搁笔多年,当了多年太昊陵博物馆馆长的他,好不容易升职了,来到的却是最清水的地方一一地方史志办公室。不过这倒间接成就了一位伟大的作家,近年来他连续出版了长篇小说《无路之路》、《史官》、《秦楚情仇》(上、下),先后在《北京文学》、《莽原》发表了中篇小说《双规》、《博物馆长》,《符氏三皇后》,全是货真价实的硬头货,一没有拉关系走后门,二不来自费出书那一套。而且这些作品一经问世,皆有不凡反响。盗版的,转载的,出版单行本的,全冲着他来了,而且因为他书里的某些人物命运,与当地官场的某些人物后来的结局又高度契合,好像这老李有未卜先知之功能,以至有一网友说他比黑社会还黑,还牛,竟在小范围得一绰号一一李黑牛,当然与《水浒传》的黑旋风无关。按理说有这么多大作,老李该是名声大振才是,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老李不像一般作家那样,出本书就张罗着开研讨会,找人写评论,或干脆自吹自擂。书出就出了,发就发了,他似乎更看重那点稿费。至于名,他既然不想名后面的那个字,自然十分看淡了。
其次,作为一名词作者,与其说老李有才华,不如说他对家乡的浓厚情结。近年来,本不写歌的李乃庆先后写了几首歌,《万姓同根》、《龙凤呈祥》,《大美淮阳》,每首歌都饱含了对家乡浓浓的爱。《万姓同根》写出来后,老李说这是献给人祖伏義的,到处想着找人谱曲,著名作曲家王宝文为他的执着感动,免费为他谱了曲子,可人家乐队不能免费呀,为了把这首歌唱响,经济条件一向拮据的老李硬是拉上自己的老婆一一业余歌手张琴,带上好不容易攒下的五万块钱去了北京,歌曲录制出来了,一经传唱非同凡响,不仅听者感动,而且网上火得一塌糊涂,点击量迅速窜到七位数以上。最近又给老李带来了两个意外之喜,一是这首歌的词曲上了中国音协主办的《歌曲》,这就好比小说上了《人民文学》一样。二是爱人张琴收到了邀请,要赴京在建军节文艺晚会演唱此歌,还要下到部队进行慰问演出。至于《龙凤呈祥》和《大美淮阳》,笔者有幸看过歌词,自觉不比《万姓同根》差,但老李实在没能力捣腾了,只好搁在一边,但每说起此事,老李便如梗在喉,唏嘘不止。看得出,他并非为名利纠结,而是为不能更好地宣传淮阳而惋惜。
第三,作为一名文史研究员,不仅是他半生积累的知识,而且堪称淮阳文化的"活字典"。当年,担任太昊陵博物馆长那阵子,老李不仅领着一班人搞出了太昊陵建设的规划,而且身体力行改变了太昊陵的面貌,这其中自然功劳不小。而他的灵魂也与太昊陵融为了一体。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当年游览太昊陵的人并不是从如今的午门进去,而且从后面抬脚就进统天殿,至于前面的这大半截院子,那时几乎就是一个大杂院。大概也少有人知道,统天殿里四周墙壁上的伏羲圣迹图,就是老李带着人亲自撰文绘图,又多次钻研镶嵌上去的。而作为"活字典",老李曾为多位国家领导人担任过讲解员,直到如今,县里有了重要的客人,还有人会请他出面。老李对此也乐此不疲,在他看来,这也是为宣传地方文化作贡献。而老李那谈古论今,侃侃而谈的形象,也让不少人领略了淮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至于老李长什么样,我的中篇小说《万木春》里的司马长风就是以他为原型构思的。说他有"三长",乃是脸长脖子长腿长也。而他的性格却像李白那首《颍阳別元丹丘之淮阳》里写的那样,"松柏虽寒苦,羞逐桃李春"。他不是不想结交权贵,但又应了李白的另一句话,"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所以有时想想,也往往作罢。
这就是李乃庆,一个风骨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