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中国·淮阳 >> 淮阳文艺 >> 文说淮阳 >> 浏览文章

发现淮阳之美:太昊陵前读八卦

2016年09月05日 作者:倪莉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南宋诗人叶绍翁曰:“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天气随着一场场秋雨,竟然有几许的凉意,静极思动:太昊陵里苍松劲柏,古木参天,林间小径,静谧清幽,而龙湖莲蓬甜美,波光潋滟,正是当游时节。
  
  中国人观风望景都是和当地人文景观、历史典故同感同乐的,人生更迭,世事沧桑,却仍然江山依在、云水有知。在辽阔的视野里感受古今文化的浩浩荡荡,这也算是现代人回归自然的一种方式。
  
  说起太昊陵 ,自然想起了“伏羲文化”,那就不能免俗地就想起伏羲画八卦,再确切一点,还有“泥泥狗”和朝祖盛会,这些已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的“伏羲文化”,究竟代表了多少中华民族优良的黄河流域文化传承?
  
  我们游览太昊陵,在各种赞颂“人祖伏羲氏”的匾联和记载上,“一画开天”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那么到底什么是一画开天?相传伏羲在宛丘(淮阳)创八卦(今遗有画卦台遗址),始于乾卦三之第一画,乾为天,故谓“一画开天”也就是说,是伏羲氏创作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所以在古老神话中,人首蛇身的伏羲氏,是华夏文明的创始人,后人所尊的三皇之首,亦是福佑社稷黎民的正神。据《三皇本纪》记载:伏羲“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于庖厨。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历史上,牢牢占据不可或缺的高度。
  
  我们今天看伏羲文化,核心理念自然是伏羲氏创造的八卦易学。在古老的文明中,黑白分明的太极图,向来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也是最深邃的精华,启蒙和衍生了多少生生不息的文化理论。在千万年之前,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在黄河流域这片富庶美丽的平原上,稳定的部落生活,让他们有时间认真思考所处的世界,进而认知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我们的祖先伏羲氏是有大智慧的,太极八卦图就是他们把内在宇宙和外在宇宙完美统一的具体表现。
  
  八卦含阴阳五行,亦对应天地山川,在卦里,山川分割为地象,配星宿分割为天象,天地相互映照,阴包阳,阳负阴,阴阳生息,连绵不绝,象征着“山环水抱必有气”,我们的民族真正是有哲思的民族,尊崇的不仅仅是静穆的天地,还有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或许,唯有在天地之间,才能得到一种心灵上的成全,养出民族天性中博大深邃的胸怀。
  
  今天,我们去太昊陵,随处可见的是八卦图案,无论是花坛还是甬道图案,就连端坐在统天殿里神位上的伏羲氏,手里也托着八卦图形。从八卦太极图我们可以看到,阴阳缠绕在一起,你来我往,你上往下,互相激荡,推动着气不断进行,忽聚忽散。或许,伏羲氏通过对世界的感知,创出八卦的初心,也就是用自己的智慧把万物的变化归于有序,阴阳交替,此涨彼消,阴阳滋生万物,万物皆有阴阳双重性,这最直观、最睿智的理论,涵盖的宇宙万物,一切都能在其间找到归宿。
  
  走过午朝门,漫步陵区的主甬道上,两侧苍劲松柏繁荫肃肃,我一再浮想联翩,千万前,我们的祖先究竟是在怎么样的一份机缘下,才能悟得浩瀚宇宙间的思想精髓,勘破物种和人类的生死循环,从混沌中破茧而出,在最淳朴的哲理中获得身心合一、世界圆融的智慧。
  
  无论春夏秋冬,太昊陵总是香灰鼎盛的,陵前总有青烟飘然,多少代炎黄子孙们不远万里而来,通过香火延续,在古老的陈楚大地寻到自己的根脉和渊源,寄托龙的子孙对血脉亲情对美好的向往,所谓的“姓氏文化”正是起源于陈州淮阳。陵前有一株不知几许岁月的古柏,树身有一名为“天耳”的树洞,酷似耳朵,也不知有多少人,抚摩着低声倾诉自己的心事。那厚厚的包浆温润沉重,肯定纪录下来了层层的故事。
  
  绕着太昊陵墓一侧甬道信步而行,来到了一个神秘所在——蓍草园,据《易纬·乾凿度》引古《经》说:“蓍生地,于殷凋殒一千岁。一百岁方生四十九茎,足承天地数,五百岁形渐干实,七百岁无枝叶也,九百岁色紫如铁色,一千岁上有紫气,下有灵龙神龟伏于下。”《说文解字》也说蓍草“生千岁(才)三百茎。”这些传说无疑给蓍草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于是历代相传此草非圣人之地而不生,故为历代钦差大臣前来祭祖复命之信物。史载此草仅两地为正宗,一是太昊陵,一为山东曲阜孔庙,当然,这种能通灵的仙草,究竟带给古人什么样的天机和领悟,如今也只留下一个美好的传说让我们憧憬而已。
  
  漫步在太昊陵园区左侧的剪枝公园,就不得不说国人推崇的意境美了。美学大家宗白华先生认为,“意境是造化与心源的合一,是客观的自然景象和主观的生命情调的交融渗化”。剪枝的树木为松柏,造型是千姿百态,有龙形,鸟形、几何形等等,亦有几株树扎成亭子形状,漫步其中,那种意趣悠然心会,玄妙处处可见,如果不是切身感受,我们又如何懂得呢?
  
  其实,游伏羲陵园,四时不同,所蕴含的寓意不同,每个人所感受的情致自然不同。更或许,在多少代香火的温润下,陵园是有表情的,如同人的心境。
  
  春日,古柏新发,沧桑与新嫩就那么和谐绽放在同一个枝头。千年的松柏可以见证,虔诚的善男信女们拥挤着挤进太昊陵墓前烧上一柱香,磕上几个头,祈求人祖爷保佑一家老小一年里顺顺当当,没病没灾,这几乎是每一个来拜祖的百姓最朴素、最诚挚的寄托。
  
  夏日,嘉木繁荫,宏伟的统天殿里凉风袭来,人不禁也疏朗朗、坦坦然起来。陵区内花木扶疏,听鸟鸣风吟,万亩龙湖荷香正浓,迎风而立,没准你还能闻到飘来的幽香呢。行走在海棠树走廊下,抬头看看碧绿的穹顶,有游客走过,我们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秋日,落叶纷飞,处处明净摇落,萧萧然有肃穆之气。古老的甬道上,新积的黄叶,风来吹散,宛如蝴蝶漫天飞舞;几处大殿上高堆的香灰上,秋日暖阳下,犹自冉冉升起的青烟,好一幅人间烟火气息的图画。用几分自得换来半日闲暇,在园区小桥边逛上一刻,看斑斓多彩的秋叶,艳如春花,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色彩,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中,领会豁然开朗的气度,领会“朝市山林俱有事,今人忙处古人闲”的意境,或许也算是陵园所赐予我们的一种独特的享受吧。
  
  冬日,天地为之一色,一片萧杀之气。虽是满目的枯色,但是,如果你来到陵区东北侧的碑林,沿着走廊漫步其间,一座座碑刻,静默无言地守候着每一个日出日落,我们寻觅着先贤的足迹,却能在寂寥中感受到悲怆的辽远来。这片土地承载了太多的执念,每一寸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那些冰冷的石刻的碑文里,那些先贤圣哲留下的墨宝遗迹。在时光的长廊里,如果你有静默的心意、行走的阅历和与心灵对话的淡泊从容,能读懂其中的玄妙,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勃发的生机呢?
  
  有人说过,中国园林是人在世间的天堂。行在太昊陵园内,四时风光绘成了宛自天开、含蓄澹远的写意风格的画卷。曲折回环的路径,幽深雅致的树木走廊,给人流动和变化之趣。在古老与现代的时空交换、重叠,每一处通幽的空间似实还虚,若即若离,其中蕴藏的文明传承,使人在静观游赏中有所感悟,回味无穷,于不经意间悠然妙悟。
  
  其实古老的八卦也好,近代的太昊陵园也罢,都是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所在。飘渺玄妙如八卦,凡俗拥趸如太昊陵园,这两种“景色”,一虚一实,相生相融,是必然中的必然,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历久弥新。如今,八卦精粹已经演变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更易于接受的“平常心”,只有长久的“悟”以后,才能领悟这古老文化新的生机。八卦理论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印证,为后人创造的灿烂文明,究其根本是为了让炎黄子孙得到生命的安然和自在的大智慧,而通往梦想的道路并非一条,今天的我们只有不忘初心,去除繁琐的浮华,在生命中各安其所,不刻意去苛求,珍惜每一段时光,无论是顺境还是阻逆,以一颗感恩知足的心,体会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从容自在地生活,这大约是“伏羲文化、八卦精神”能深入民间的最真实、最积极的意义吧。

主管:中国共产党周口市淮阳区委  周口市淮阳区人民政府

主办:中国共产党周口市淮阳区委宣传部  中共周口市淮阳区委网络中心

网址:www.huaiyang.gov.cn 新闻中心邮箱:hycfzx@126.com

地址:周口市淮阳区羲皇大道与教育路交叉口档案馆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