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贫困的孝顺儿子、孝顺媳妇得到了救助,机关干部职工得到了教育
本报讯 淮阳县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勇于创新,探索出了城乡互动,深化公民道德教育新路子,产生了很强的轰动效应,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该县在深化公民道德教育中,通过广泛深入调查,反复分析,感到省级文明单位是城里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具有很强的影响带动力;农村通过组、行政村、乡政府层层推荐评选出的孝顺儿子、孝顺媳妇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者,在农民中具有较高的威望和很强的感召力。可以说,他们是城乡公民道德建设的两大强者,把他们结成对子,联起手来,肯定会对加强全县公民道德教育发挥重大的作用。针对具体情况,该县加强领导,成立了领导组,下发了《关于开展省级文明单位帮扶孝顺儿子、媳妇活动的意见》,明确了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强调了检查验收的标准。他们还组织文明办对帮扶对象逐村逐户进行考察。省级文明单位淮阳县民政局在走访被评为孝顺媳妇的邱学红、范爱华家时,了解到她们的婆婆常年瘫卧在床的情况后,便筹资3000多元购买了两部彩电和VCD。省级文明单位淮阳县新华书店当得知被评为孝顺儿子的胡长义、孝顺媳妇朱俊香家致富缺少信息和科技知识时,便为其送去了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书籍。
同时,该县还组织孝顺儿子、孝顺媳妇到县城机关宣讲自己是如何孝顺老人、听党的话致富奔小康的事迹和体会,加强了城乡沟通,促进了公民道德教育的深入开展。被评为孝顺儿子的徐其才、李海强被县财政局邀到单位,请上主席台,为全局干部职工讲述了自己10多年如一日精心伺候病瘫床上的老人,又不分昼夜学科技建大棚致富奔小康的事迹,使全局同志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不少干部职工都说:孝顺老人,尊老敬贤是中华美德,致富奔小康是新时代的要求,他们这种品德应该好好学习,努力发扬光大。(思学星河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