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中国·淮阳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专家:为泥泥狗撑起一片蓝天

2005年07月19日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不知有多少年了,去淮阳县太昊陵赶庙会的人,都能看到这里的特产泥泥狗。然而,4月7日下午,从郑州专程来逛庙会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太昊陵里几乎见不到泥泥狗,失去了富有特色的文化内涵,让人失望。”

  记者逛遍了太昊陵园,看到园内摊点摆放的大多是旅游景点普遍有的穿着红绳的小挂件、佛像、香等等,还有唐代女尸展、野生动物展等,只有两三个摊点上摆着极少的泥泥狗。

  在园内,记者仅发现有两个提着篮子卖泥泥狗的农村妇女。其中一位年轻妇女说,村里原先有不少人都捏泥泥狗卖,太昊陵里不叫卖了,她们两个是“混”进来的。

  泥泥狗被专家、学者考证为伏羲、女娲抟土造人延传至今的一种活态文化的艺术载体,也有的专家认为是真图腾、活化石,造型朴拙的小小泥泥狗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信息,是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的伏羲文化的唯一活载体。每年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到太昊陵买卖泥泥狗是当地一种非常独特的民俗。

  据了解,近几年,太昊陵园区进行环境治理,严禁小摊小贩进园,卖泥泥狗的农民自然也被拒之门外。

  然而,这种治理措施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被中外学者称作中国一绝的泥泥狗生产逐步萎缩,后继乏人。据专家调查,原先附近的许楼、金庄等村庄很多农民都从事泥泥狗捏制,现在,只剩下少数农民在坚守。

  据了解,民俗学家李寸松和倪宝诚曾多次呼吁泥泥狗进陵园。他们认为,应该科学地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优秀文化遗产的关系,建议在太昊陵内辟出专门的泥泥狗展销区,为“活化石”的延续发展撑起一片蓝天。
 
新闻来源:河南日报/记者郎志慧 

主管:中国共产党周口市淮阳区委  周口市淮阳区人民政府

主办:中国共产党周口市淮阳区委宣传部  中共周口市淮阳区委网络中心

网址:www.huaiyang.gov.cn 新闻中心邮箱:hycfzx@126.com

地址:周口市淮阳区羲皇大道与教育路交叉口档案馆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