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文化节已经圆满结束了,但淮阳县城大街小巷依然怒放的鲜花似乎在提醒人们:这里每天都是节日。10月24日上午,记者在该县城区龙都大道、新华街、大同路、伏羲广场等处看到,一簇簇鲜艳的一串红、金黄的万寿菊,在管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迎风绽放。
当天上午,记者在县城大街小巷看到,凡鲜花摆放之处,都有管护人员忙碌的身影,或浇水,或看护,或清扫地面。在伏羲广场东南花卉管护区,淮阳县棉麻总公司经理张伟正带领本单位人员为鲜花浇水。张经理告诉记者,他们负责管护广场上400多米长的花卉带,约有2.1万盆菊花和鸡冠花。他们严格按照县里的分工和要求,公司领导和党员带头到现场管护,并分成班组24小时值守,每天上午8时、下午5时浇两次水。截至目前,这些花一盆没少,一盆没枯萎。
在龙都大道县供销社鲜花管护区,供销社副主任郑允亲自动手,把部分枯萎的菊花挑出来,交由清洁人员及时运走,保持了路面整洁。郑允告诉记者,由于过往车辆较多,给鲜花管护带来了一定困难。他们除坚持轮流值守外,还每天两次为鲜花浇水,每浇一遍就要3个小时。
在大同路一处花坛前,一位居民正用自家的洒水壶给鲜花浇水。她高兴地对记者说,街头的鲜花不仅美化了县城环境,而且提高了城市品位。文化节虽然过去了,但我们会把它看作自家的花一样爱护。当天上午,在平等北街,记者还目睹了动人的一幕,一位家长领着4岁大小的孩子在路边玩耍时,附近一盆花歪倒了,孩子叫道:“妈妈,等等我,这盆花歪了,快帮我把它扶起来啊。”
据了解,文化节期间,淮阳县许多单位和街道办事处都参与了鲜花管护工作。有关部门通过在小区、学校开展“人人都是城市环境,个个都是淮阳形象”主题教育活动,提高了市民整体素质。如今,爱护环境、维护市容已成为广大居民的自觉行动。据淮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征介绍,文化节后,淮阳县委、县政府要求各单位切实负责,加大对城区摆放的鲜花的管理力度,做到节前节后一个样。下一步,他们将评选出对鲜花管护较好的单位,进行大力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