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杜欣
本报讯 “以前来过淮阳太昊陵,听说姓氏文化节后淮阳的变化很大,不来看看觉得遗憾。”昨天上午,正在淮阳伏羲文化广场花坛前为家人拍照的项城市民陈先生对记者说。像陈先生一样,姓氏文化节过后,外地游客纷纷涌向淮阳。据淮阳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从重阳节到昨天短短一周时间内,淮阳共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两倍以上,过去一周堪称是黄金一周。
据淮阳县旅游局副局长宋昌介绍,姓氏文化节过后,紧接着就是重阳节、双休日,由于姓氏文化节的强势宣传,加之天气晴好,各地游人纷至沓来,迎来了节后第一个游人高潮。与往年不同的是,过去香客居多,到太昊陵烧炷香就回去了,而现在游客骤增,占80%以上。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姓氏文化节后淮阳的看点多了,满城怒放的鲜花,幽雅的滨湖公园,古朴大气的伏羲文化广场,石桥飞架、碧水荡漾的蔡河,波光潋滟的万亩龙湖等诸多景点,美不胜收,令游人流连忘返。
两天前记者在淮阳各处景点采访时发现,川汇区、太康、鹿邑、沈丘、项城等周边市、县机关单位组织的参观旅游团队络绎不绝。双休日两天,包括来自安徽、山东等地的散客不断。23日在滨湖公园,淮阳籍在郑州某新闻单位工作的王先生携家人在县城逛了一天后发出感慨:家乡的变化之大、城市环境之美出乎意料。他说他带的两张数码相机的内存卡都拍满了还嫌不过瘾,并表示退休后一定要回淮阳居住。据太昊陵、弦歌台、平粮台等景区负责人说,文化节后门票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仅重阳节当天,以上三处景点就接待旅游团队20多个,并为组团参观旅游的老年团队全部免去了门票。
在外地游人纷至沓来的同时,淮阳县20多个乡镇也自发组织了基层村委会、党员、村民代表进城参观游览。朱集乡乡长程东升告诉记者,让村民代表看看县城发生的变化,鼓舞了士气,增加了干劲,这种精神也必将带动基层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