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8月22日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周口晚报 点击:次
□晚报记者 杜欣
本报讯 淮阳太昊陵陵区内有各种古树名木千余株,其中有108株树龄分别在300年至700年以上的古柏,这些都是国家一、二级保护古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活着的文物”。太昊陵管理局加强对原有古柏保护的同时,今年又补栽侧柏111株,如今陵区内不仅是古柏参天,补栽的侧柏也生机盎然。
据太昊陵园林公司负责人袁芳静介绍,陵园内共有108株古柏,枯死的有23株,其中20株集中在伏羲陵墓周围,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枯死的。由于最近几年保护得力,没有一株枯死。最老的古柏据推算已经活了1000多年。根据有关规定,凡树龄在300年以上或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就算一级古树名木。太昊陵内这些古柏可谓是无价之宝。
近年来,太昊陵管理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虫害的防治和古柏复壮等工作。对已经枯死的古柏在树干上涂刷了防火漆,进行保护。今年他们补栽的111株侧柏,也都有上百年的树龄。管理人员根据土壤情况和季节变化,合理施肥。此外在陵园内已彻底制止了乱烧香现象,在定点烧香处,有专人负责,分片看管,当天香灰当天清运,确保古树名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