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中国·淮阳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万名华夏子孙公祭始祖伏羲

2005年08月22日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周口晚报 点击:

□晚报记者 杜欣

  

  本报讯 秋高气爽,惠风和畅。昨日上午,淮阳太昊陵统天殿前,龙旗飘扬,乐曲阵阵。中华姓氏文化节活动的重头戏———公祭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大典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文化界、商界代表及中央、省、市等有关领导上千人和伏羲广场近万名群众参加了盛大的祭祀活动。

   万人齐聚

  当天上午8时许,浓雾如烟。离公祭大典正式开始还有近一个小时,淮阳伏羲文化广场已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上万名群众自发来到广场。当地文化部门组织了盘鼓、唢呐、担经挑、秧歌、高跷、旱船、武术等民间艺术表演,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

  一位老先生告诉记者,能在家门口看到这样热闹的场面,他非常高兴,伏羲作为人类祖先,功德无量。老人指着正在表演的“担经挑”说,其实这就是祭祀伏羲时的民间原始巫舞。据了解,舞者多为当地年长妇女,全身黑色服饰,偏大襟上衣,镶黄边大腰裤,绣花黑鞋,头顶黑纱,下缀长穗。舞步跟戏曲动作中的“碎步”相仿,三人表演时沿履而舞,作为人们颂扬伏羲功绩的一种祭祖形式,在当地一直流传至今。

  8点30分,参加祭祖的各个代表团开始在广场集结,近千名祭祀人员组成7个方阵,分别是国家、省直机关队,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侨队,中国企业家队等。此时,渡善桥两侧,祭祀礼仪队一字排开,一个个精壮小伙身着黄袍,手举黄龙旗。一时间旌旗猎猎。午朝门前彩球、条幅飘扬,两侧两块宣传牌上的“寻根”、“谒祖”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公祭始祖

  9时05分,参加公祭大典的人员身披黄色佩巾,在导服人员的引领下,踏着红地毯,从渡善桥陆续进入午朝门,穿过玉带河、道仪门,步入太极门中心广场。

  进入祭祀现场,只见统天殿前悬挂着“甲申年公祭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大典”的横幅,月台两侧各竖立4面黄龙旗,正中供桌上摆放香炉。祭祀场所总体布局以古朴宏伟的太昊陵建筑为主体,红色地毯从渡善桥一直铺设到主祭祀大殿,天子等级的仪仗列置于祭祀大院,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

  9点30分,市长高德岭宣布典礼开始,全体肃立。击鼓撞钟各9响、鸣礼炮56响。紧接着,月台西侧64人乐队奏响祭祀乐。在各祭祀团队代表向人祖伏羲敬献花篮后,泰中商务委员会主席李绍祝先生恭读了《全球华人公祭太昊伏羲始祖文》:“惟岁次甲申,秋高气爽,五谷丰登,惠风和畅。羲皇子孙,谒祖宛丘之侧;华夏裔脉,寻根龙湖之阳。虔之以诚,称彼兕觥,追宗溯源,恭祭始祖羲皇……”一句句祭文道出了每个羲皇子孙的心声。

  公祭大典结束后,部分来宾来到伏羲陵前焚香跪拜。供桌上摆放有牛、猪、羊“三牲”及24种五谷、瓜果。据介绍,这是我国传统祭祀活动中等级最高的“太牢祭祀”。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侨郑先生在陵前献上一炷香后,动情地告诉记者:“非常感谢当地政府主办这次祭祖活动,使漂泊在外的龙的子孙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与此同时,统天殿前,由山东曲阜祭祀乐团表演了清代皇宫祭祖的仪式。当天,公祭活动持续2个多小时。

  据了解,这次由官方组织的祭祀活动,是建国以来等级最高、规模最大、收效最好、人员最多的一次公祭。

 

主管:中国共产党周口市淮阳区委  周口市淮阳区人民政府

主办:中国共产党周口市淮阳区委宣传部  中共周口市淮阳区委网络中心

网址:www.huaiyang.gov.cn 新闻中心邮箱:hycfzx@126.com

地址:周口市淮阳区羲皇大道与教育路交叉口档案馆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