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中国·淮阳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饮马闯江湖

2005年08月31日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大河报 点击:

记者韦伟王河长

  ———记大篷马戏名家张金贵

     16岁从艺,风口浪尖的江湖艺人生涯,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堪称杂技界的怪才。身为国内杂技界的风云人物,其独创的“叠罗汉马术”、“大飞轮”等独步天下。他就是广州南方杂技团和周口市杂技团团长,中国杂技家协会理事,中国杂技家协会剧团管委会副主任,广东杂技家协会理事,周口杂技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张金贵。

  大篷马戏又称“大篷杂技”,和舞台杂技相比,它必须具备高空和驯兽表演,惊险真实,而舞台杂技则讲究包装,注重视觉美。

  从淮阳县李集村普通农家走出来的张金贵,祖上并没有练杂技的人,但他年少时便喜欢上了杂技,十几岁就开始跟从城里下放到他们村的一个老杂技艺人学艺。1970年,淮阳县冯塘公社杂技团招收演员,16岁的张金贵便报了名,以耍鞭术从应聘者中胜出,进入杂技团当上了专业演员,从此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1976年,甘肃银川杂技团承诺给他转成商品粮,把他挖到兰州。1978年,张金贵辞职返乡,在西华县西华营培训了37名小艺人。改革开放初始,一些民营杂技团恢复演出,张金贵组织30余名学徒成立周口地区狮吼马戏团,带着他们前往福州、舟山群岛演出,那是他第一次到东南沿海演出。为了演出的需要,他做了第一个演出大篷,从此他与大篷马戏结下不解之缘。1983年,他的演出团体被洛阳杂技团收编,一年后,在演出市场闯荡了8年的张金贵大胆承包了洛阳市杂技团;1988年,又承包了辽阳市京剧团的杂技队;1989年,在武汉演出的他承包了武汉市杂技团的驯虎。1990年夏天,他带一班子家乡艺人到广州闯天下,被广东杂技家协会秘书长戴武琪相中,让他接管了广州南方杂技团,就是现在南方杂技团的前身。

  艺术,时刻要推陈出新,杂技也是一样。张金贵对传统的杂技艺术时刻在进行革新,特别是近年的杂技表演为追求戏剧舞台的表演效果都在进行包装。张金贵的独门绝技———“叠罗汉马术”和“大飞轮”,缘于和其他杂技团的合作。上世纪90年代,他曾邀请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的马戏团到国内演出,看到其表演的马术和国内不同,很受欢迎。张金贵从小就对马感兴趣,上世纪80年代创团时就拥有马术队,于是他将武术揉进马术表演中,琢磨出“叠罗汉马术”等带有中国特色的马术。“大飞轮”的出笼是吸取了上海杂技团技艺。上海杂技团演的是两个轮,而他将两个轮改成3轮表演,因演员在转动的轮上表演,难度高,危险大,又被杂技界誉为“死亡之轮”。这两大技艺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其他杂技团表演。

  经过近30年的磨练,张金贵高超的杂技艺术表演和编导水平,已响誉全国同行。他所带领的团队先后参加了首届安徽国际马戏艺术节、第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首届郑州国际马戏大篷艺术节。其精品节目“马术”在第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荣获金狮奖特别奖。去年10月,他们作为全国惟一的民营团体代表参加了武汉第六届国际杂技大赛,并获得铜奖。由南方杂技团首家推出的高空杂技节目“大飞轮”自公演以来,已演出1500多场,深受观众喜爱。一位中国杂技家协会权威人士说:“张金贵的马戏在国内,无论是国营还是民营团队无一能比。”

  张金贵的杂技团不仅参与了《马戏小子》、《杨家将》、《岳飞传》、《新儿女英雄传》和日本一家电影公司录制的《大黄河》等电影的拍摄,还参与了湖南卫视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录制。他率领的南方杂技团特设的马戏大篷加工业务,将原来的两杆篷改进为四杆篷,目前已打入日本演艺市场。

主管:中国共产党周口市淮阳区委  周口市淮阳区人民政府

主办:中国共产党周口市淮阳区委宣传部  中共周口市淮阳区委网络中心

网址:www.huaiyang.gov.cn 新闻中心邮箱:hycfzx@126.com

地址:周口市淮阳区羲皇大道与教育路交叉口档案馆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