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中国·淮阳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万众同归桑梓地———中国·周口淮阳2005姓氏文化寻根游活动侧记

2005年10月09日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周口日报 点击:

万众同归桑梓地

———中国·周口淮阳2005姓氏文化寻根游活动侧记

记者李凤霞李建成

  10月7日一大早,淮阳县市民李锦就从位于西关的家中赶到了太昊伏羲文化广场,与上万名赶来的人们一块静候公祭伏羲大典的开始。他告诉记者:“人祖伏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作为一名淮阳市民,我早就在期盼着这一神圣时刻的到来。”

  今天的淮阳阳光灿烂,晴空万里如洗。节日的古城淮阳到处洋溢着喜庆气氛,伏羲文化广场龙旗飘展,鲜花竞放。“弘扬伏羲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寻姓氏根源,谒人文始祖”的大幅标语在鲜花簇拥下格外醒目。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太昊陵,阅尽世事沧桑、人间巨变,今天又将见证神圣一刻。

  大约六千五百年前,三皇之首太昊伏羲率部从甘肃成纪沿黄河东下,定居并建都于豫东宛丘(今河南淮阳)。他结网罟教民鱼猎,画八卦以识万物,以龙纪官分理海内,制嫁娶改变群婚,定姓氏开姓氏之源……肇始了华夏文明的先河。1997年,朱钅容基同志题词“羲皇故都”,2004年,李鹏同志题词“万姓同根”,充分肯定了淮阳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去年,我市成功举办了中华姓氏文化节,并开始有计划地组织祭陵活动,海内外中华儿女纷至沓来,寻祖祭陵,共诉衷肠。

  踏进祭祀典礼广场,寓意着中华儿女龙凤呈祥的幡旗迎风招展,特制的钟、鼓分别屹立于典礼广场的东、西两侧。长长的屋檐、硕大的斗拱,简洁而古朴的屋顶,祭祀大殿宏伟庄严。殿内一手拿八卦、一手握蓍草的人祖伏羲像屹立于正中央。站在殿内,仰望肇始华夏文明的伏羲像,对伏羲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祖先自强不息、创制万物,对子孙万代的滋育与扶佑,像”夔骨击鼓”般震撼人心。参加祭陵的省、市领导贾连朝、张洪华、董光峰、高德领、刘应堂、李洪民、王爱、徐光、田有申、段金生、穆仁先、石克生、朱家臣、周树群、李明方、申山、王申亭、张宁萍、王庆枫、王建庄等一起步入统天殿月台前,肃然而立,身后是由市直机关干部、淮阳县直机关干部、各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等组成的整齐方阵。虔诚的参祭人翘首以盼,在等待那庄严时刻的到来。

  9时50分,淮阳县委书记刘庆森宣布典礼开始。2000多祭祖的华夏儿女在广场上肃穆站立,东西两边身着黄色古装的男子各击鼓、撞钟9响,象征着中华民族传统中的最高礼数。

  在悠扬的古乐声中,出席公祭典礼的副省长贾连朝、省政协副主席张洪华、市委书记董光峰、市长高德领、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会长贾斌等人,以及省直机关、18个省辖市、市直机关、各县市区和港澳台的代表怀着崇敬的心情,先后向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敬献了花篮。

  “惟公元二零零五年十月七日,岁在乙酉,节届仲秋。羲皇子孙,会聚宛丘之侧,谒祖龙湖之阳……”淮阳县县长贾书君恭读了祭文。

  随后,贾连朝、张洪华、董光峰、高德领等全体与祭人员向人文始祖行三鞠躬礼并谒陵。驻足在伏羲陵前,贾连朝、张洪华、董光峰、高德领等神色凝重,他们用深情的目光瞻仰着伏羲陵,表达出对人文始祖伏羲的无限敬仰之情。

  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顾问伊世同说,举行公祭活动,有利于表现我们海内外同胞同根同源的心情,也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复兴。

  正如市委书记董光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周口是我们龙文化、道家文化的发祥地,公祭人文始祖伏羲,对于弘扬伏羲文化,把中华民族的精神进一步凝聚起来,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加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同时,它把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推入了实践层次,对于实现把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大省、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和谐周口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的,今天的周口正通过打响“伏羲文化”品牌这一举措,在立足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路上越走越宽广,步伐迈得也越来越坚定。

主管:中国共产党周口市淮阳区委  周口市淮阳区人民政府

主办:中国共产党周口市淮阳区委宣传部  中共周口市淮阳区委网络中心

网址:www.huaiyang.gov.cn 新闻中心邮箱:hycfzx@126.com

地址:周口市淮阳区羲皇大道与教育路交叉口档案馆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