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1日 作者:李涛 刘海平 李治军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他天生一股子闯劲,绝不服从命运的安排,他靠不懈奋斗和生生不息的进取精神成就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发誓即便是一棵不足挂齿的小草,也要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生命异彩。
他 16 岁闯荡京城,从卖菜做起,历尽艰辛,后涉及电子行业,转战西宁和西安,最终选择在雪域高原发展自己的事业。迄今为止,他亲手在异域他乡创办了近十个公司,涉足多个行业领域,而每个行业又都做得群善可陈,可圈可点。
他就是淮阳县葛店籍人士 范永平。
磨难铸就坚强
范永平,1980 年出生,属于老八零后。初中毕业后中招考试因为几分之差,与百年学府淮 阳中学失之交臂。这尽管是他一辈子的痛,但正因如此,也成了他以后奋斗的动力。
得知自己中招落榜后,一段时期,范永平待在家里不敢外出,强烈的自尊心折磨着他幼小的心灵。于是,1996 年夏天,他经过反复权衡思考,带着一个 16 岁少年的梦想,拿着家里筹的 100 元钱,毅然决然搭上了去北京的大巴车。经过一天一夜的颠簸,他终于到达了心中向往已久的首都北京。范永平第一次出远门,年纪轻轻又没有一技之长,如何生存下去成了当务之急。在同乡的帮助下,他靠干力气活养活自己。为了扎根京城,他蹬起了三轮板车,干起了最低端的 买卖在马路边卖水果。
北京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更是精英的汇聚地,单靠出卖体力想在这里生存下去困难可想而知。在严峻环境下范永平爆发出异常的耐力,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用挣来的几千元钱买了一辆机动三轮车,实现了“鸟枪换炮”。至今让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与几个同乡去几百公里外的天津市郊区进货,已是夜里两三点钟天上下着雨夹雪,寒风刺骨,为了在天亮前赶到目的地多赚几个钱,几个人咬紧牙关,顶风冒雪一直开车开了几百公里,下车时,几个人都不会走路了。那时候,用范永平的话说,他今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拥有一辆面包车,因为坐在里面可以风刮不着,雨淋不着。大概正是有了这种信念,促使他再苦再累也要坚持拼搏,勤奋进取。
经过两年的努力,范永平挣到了人生的“第二桶金”十万元。十万元今天来看似乎不太打眼,但是在当时还是相当一部分农村人眼里的 天文数字。他原本打算拿这笔钱大干一番,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范永平老家出现变故,为了渡过难关,他挣的钱全部花在上面了。
拼搏拔萃当行
卖菜终究是最低级的买卖,这满足不了范永平的心。他一直在燃烧自己的梦想,他也一直在寻求经营的突破口。1998 年 3 月电子科技产品刚刚进入人们的视野,范永平敏锐地感觉到将来一定是电子科技产品的天下。看准了就要干,这是范永平的秉性,于是经老乡介绍,他毅然决定到郑州推销电脑科技用品。其实当时的他连电脑键盘鼠标的最基本功能都不知道,但是范永平凭直觉认为,这个行业一定可以大有作为,从事这个行业就是自己将来要走的路。
范永平一切从零开始,经过一个多月的技术学习和市场考察,渐渐掌握了电脑科技产品的基本知识,这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他跑遍全村,信誓旦旦说服乡里乡亲,从他们那里借来 6000 多元钱。他要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独立门户”。经过再三权衡,他只身一人来到青海省西宁市。与内地城市的繁华相比,这里是个相对荒凉的地方。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没有人脉资源,加上资金短缺,他根本没心思欣赏“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只能选择一个人坚守。据范永平回忆,他当时可谓举步维艰,寸步难行,现实逼着他必须要学会精打细算,有时候一块钱的面条他甚至都要吃三顿。
在西宁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考察后,范永平发现这里的市场行情很好。因为在这里投资利润高,投资小,机会多,关键看你如何去抓住。在涉及电脑产品之前,范永平没有跑业务的经验,要想打开产品销路,必须联系客户,必须说服客户接受自己的产品。一开始他一个人背着包,走到客户门口都不敢进去。要生存必须争取,由于生活所迫,范永平困难面前没有退却而是脚踏实地迎难而上。勤奋迎来收获,他靠着自己的坚毅和不屈不挠,逐渐扭转了不利局面,销售的局面慢慢打开了。
也许是机遇好,选择的行业好,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付出,范永平在西宁开办了 3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做起交易来开始得心应手。产品营销范围由单一产品开始扩大到电脑组装、电脑耗材以及笔记本销售维修等方面。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了,从老家雇用了 20 多个人才应酬业务的开展。在西宁的“牛刀小试”使范永平“胃口”越来越大。 2001 年初范永平和几个朋友带着一百多万的现金去古城西安做生意,但是这次生意亏本严重,范永平遭遇了生意上的“滑铁卢”,面对困境股东们解决的意见相左,为了整体利益,范永平牺牲自己,选择了净身出户。分开后,范永平带着身上仅有的 2000 元钱,眼含热泪坐上了前往拉萨的大巴车。
在拉萨,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在向他召唤,这里才是他的用武之地。
驰骋创业康庄
“有失就有得,有得就有失”,这句名言在范永平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经过三天四夜的连续颠簸范永平终于到了圣城拉萨。拉萨的蓝天白云雪峰,雅鲁藏布江的和风青山碧水,让他陶醉,让他难忘。他忘记一切烦恼,潜心入定,享受净土带来的幸福。他在布达拉宫虔诚朝拜,他欣赏着这里朴实的藏民信徒,他发现这里才是他创业的热土,在这里,他没有理由不大有作为,他不能辜负这片神奇的土地。
在老乡的介绍下,范永平到处“游荡”,他在拉萨的大街小巷寻找属于自己的力量。一次问路时,范永平邂逅了他现在的妻子陈琳薇。二人一见钟情,共同的志向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有了“贤内助”的鼎力支持,范永平的事业发展如虎添翼,日丽中天。他们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狭缝中求生存,经过努力,整合当地资源于 2004 年开办了迪杰电子科技公司,把业务做得有声有色。又经过几年的艰辛付出,随着公司业务面的扩大,2012 年他们成立了西藏迪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金 500 万元。此时的公司专业工程师就有十几人,技术人员将近二十人,拥有 6 台施工车辆。这一年他们又创办了注册资金 300 万的拉萨君益商贸有限公司。尽管公司数目在增加但是二人并未停下开拓的脚步。2014 年他们广泛考察市场,成立了拉萨迪杰车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聘请高管人员,目前公司拥有 30 多辆各型车辆。同年针对旅游市场,他们审时度势成立了六步人间高端工艺品店,主要经营蜜蜡、珊瑚等高端工艺品。随着拉萨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旅游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2015 年,范永平投资旅游住宿行业,在拉萨开设了几家高端民俗客栈。这几家客栈占据了拉萨制高点,伫立屋顶可以一览拉萨全景,可以享受拉萨客栈最优质的服务。
在谈及这么多年一路走来的秘诀时,范永平说,没什么秘诀而言,我感觉我之所以走到今天,那就是我自我感觉我一直在勤奋做事,交往中信守承诺,商业往来上把信誉看得胜过一切。
结语
范永平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他从豫东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上路,历经磨难,矢志不移。从北京到西宁,再到西安,“滚雪球”向前发展,最后落脚到拉萨施展自己的商业才华。在一次次挫折面前他淬炼了自己的坚韧不拔,在商界暗流涌动之时他锻造了自己的宠辱不惊。对未来他有既定的远景规划,他坚信西藏是一个充满商机的地方,挑战与机会并存。他准备在西藏旅游事业上大干一番,力所能及为家乡做些公益的事情,以此回报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
36 岁是一个创业者的黄金年龄,已经卓有成就的范永平脚下的路很长,他身上的能量还远没有释放出来。我们期待着他带给家乡人民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