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中国·淮阳 >> 招商引资 >> 创业淮阳 >> 浏览文章

唐书景:智者的“顶上功夫”

2019年11月21日 作者:梁新民 晋锐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唐书景:智者的“顶上功夫”

在和唐书景接触的两天里,我们谈得最多的不是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而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每当听到他讲对朱熹理学精辟的理解,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这一概念的在新时代下独到的领悟,你怎么也想不到他是一个只读了三个月高中的辍学者;如果不是他如数家珍地引述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的企业理念,你也无法把他和创业者联系起来。他是商人,一个成功的商人,但他给人的印象更像是一位儒者、一位智者。

苦难沸腾了他的人生

1976 年,对中国人来说,是极不寻常的:唐山大地震伟人相继去世,中国也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也就在那年,唐书景出生在淮阳县刘振屯乡唐楼村的农村家庭,也算是书香门第吧,父亲是教师,爷爷和叔伯也都是当地知名的文化人,唐书景弟妹三人,他是家中长子。少年时代,生活是清贫的,一家几口就指望父亲微薄的工资和那几亩薄田。一心想尽快改变家庭面貌的唐书景,初中毕业就再也坐不住了,天天找父亲商量去南方打工的事儿,经不住他的软磨硬泡,父亲流着泪答应了他的请求,那是 1993 年,唐书景才 17 岁,高中才读三个月。跟随老乡到广东东莞厚街鞋厂打工的那天,天下着雨,通往学校的那条小路满是泥泞,这是多么熟悉的路啊,但从此要和心爱的教室告别了,他痴痴地望着那条路,久久不愿离开,当同伴拉着他走出村口时,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闯出个人样来,让爹娘过上好日子,让全村人都过上富裕的生活,让这条通往学校的路不再有泥泞,挣钱为家乡修一条像城里那样的又宽又平的路。

幼时清苦的生活铸就了唐书景吃苦的精神以及不甘人后、渴求成功的欲望,在工厂打工时他格外勤奋好学。为尽快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白天他在工厂里认真工作,晚上熬夜补充知识,把同伴们工余玩乐的时间全部用在了学习上,一晃两年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他悟性好、肯用功,工作时又格外努力,唐书景从鞋厂 2000 多名工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企业经理助理。

贫苦的家庭、艰苦的生活环境,往往会摧毁一个人的内心,浇灭一个人的意志。它像沟,横在你的面前,让你在前进的路上望而却步;它像冷水,从头浇下,让你浑身冰冷,对生活失去了热度。但是,这些对于有目标、有追求的唐书景来说则恰恰相反,你若是沟,却促使他奋力大步跨越;你若是冷水,他却像石灰一样,借此沸腾了他的人生。

奋斗的青春岁月

20 世纪 90 年代初,在南方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的激荡下,年轻的唐书景雄心壮志、激情满怀,他像一个刚出笼的小鸟,好奇地观察者周围的一切,时刻留意身边的新知和发生的变化。一次偶然的机会,唐书景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介绍未来十年最能赚钱的职业的文章,它们是:的士司机、外语翻译和会计…。这篇文章,照亮了他一直以来苦苦思索、不断追寻、规划设计的自己的前途和未来道路,他的心里也豁然开朗,随着工厂海外贸易的扩大,唐书景在工作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日语,这让他在挑灯夜读、恶补日语的同时,也敏锐地捕捉到了改变自己未来工作发展的重要机遇。1996 年,唐书景果断提交了辞职报告,从广东东莞坐车 72 小时赶到黑龙江鸡西天立日本语学校学习日文。在一年多的学习中,唐书景日夜苦学,凭借着自己的奋发与努力,完成了从入学时的被人嘲笑到毕业时全班日语成绩第一名的转变。

1997 年,唐书景在学习日文后又回到广东,开始了他的日语翻译工作。在当翻译的过程中,唐书景被外资企业的管理所折服,他暗暗下定了决心,不能一辈子给人打工,学习外资的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为我所用。为了更多地了解和学习外资的先进管理经验,他不断地跳槽,先后在台资鞋厂、台资电子厂、日资电子厂、台资帽子厂、港资帽子厂等企业工作,由于他细观察、善思考、勤学习,加上几年的工作经验,唐书景每到一家企业都会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上级主管的认可,他的翻译工作也就成了业余,在几家企业都曾任职总经理助理,到 2000 年,他的年薪也已经达到了 10 多万元。随着工作经验的日积月累,唐书景不但日语能力出奇地好,沟通能力也日益增强,在业内成功建立起自己的人脉资源的同时,他还渐渐迷上了一个当时在国内并不起眼的产品 帽子。

这七年来,唐书景在工作之余,都是与书为伴,与知识为伍,他深知,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正值青春的他决不能虚度青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理想是用来实现的。在生命的道路上,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借用《超级演说家》里一位选手的话来评价唐书景在恰当不过:“我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希望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故事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人间疾苦,这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生命格局的支撑

2004 年 28 岁的唐书景凭借着在外资企业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以及自己对国际国内帽子市场的认知和把握,毅然辞去年薪 15 万元的总经理助理职务,成立了做帽子贸易的瑞能纺织品有限公司,自己开始独立做老板。在公司选址上,唐书景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此时的“生产之都”珠三角是台资、港资、日资等外资的委托加工生产基地,由于劳动力成本、外汇汇率的激烈变动,竞争优势渐渐褪去,开始进入衰退期,而长三角正是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国营企业深入改制的时期,藏富于民的政策优势,让唐书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避开自己长期工作、生活且熟悉的珠三角,把自己的公司所在地选在了长三角的张家港。唐书景将在外资企业工作的经验与自身企业的实际发展相结合,生产成本的竞争优势愈加明显,至 2009 年企业成功完成第一个 5年的积累。

2010 年瑞能公司凭借精准的时尚敏感度,抓住时机,率先创立图伦 THULUNG、顶范 CAPFANS 等系列自有品牌 , 以市场为主导、以原创设计为核心,针对 18 到 35 岁之间追求自由、个性的时尚男女,打造独特的时尚搭配,引爆一季季流行风潮。目前已在全国十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络,电子商务销售方面也拥有自己的“帽儿胡同”独立 B2C 电商平台,同时有入驻天猫、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其中顶范 CAPFANS 品牌已在昆明、北京、天津等地开设 13 家连锁店。

建立自己的实业,其实就是建一座码头。俗话说,只要有了码头,总有船来靠。船再大,始终是漂泊的,码头再小,也是踏实的。唐书景由为人打工到自己独立办企业,这华丽转身的背后,是他对市场敏锐的观察,是他对商业风云的前瞻,说到底是他生命格局为选择做了支撑。其实,格局就是指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一个人的发展往往受局限,其实“局限”就是格局太小,为其所限。谋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对于人生这盘棋来说,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大格局,即以大视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大。大格局决定着事情发展的方向,掌控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局势。

感恩回馈家乡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瑞能在全国进行帽子销售。2011 年唐书景在淮阳成立河南瑞能服帽有限公司,正如他本人所回忆的,在幼时上学的路上曾多次告诫自己,这条路长大以后要回来走的,要有意义,要很光彩,很神秘,也很期待,应该说那时候唐书景的心里就埋下了日后“回家”的种子。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条儿时上学的泥泞道路,自己掏钱修成了水泥路,家乡父老从此不再泥泞中蹒跚。

河南瑞能服帽有限公司坐落于淮阳县产业集聚区,厂房面积 16000 平方米。拥有各类生产设备 800 台套,员工六百多人,主要生产缝制帽,年生产能力 600 万顶。公司连续多年获得政府授予的年度出口创汇先进企业、外贸进出口工作先进单位、五一劳动奖状、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随后又成立了瑞信纺织品有限公司、淮阳顶一工艺品有限公司。2014 年河南瑞能服帽有限公司出口创汇名列周口市前茅。2015 年瑞能公司在隔壁鹿邑县拿地 53 亩,当年建成投产达到 300 人左右,成为鹿邑当地标杆企业。

2016 年瑞能计划增加投资三亿元人民币,在淮阳筹建帽子生产基地,计划占地107 亩 , 厂房 60,000 平方米,生活区 20,000 平方米 . 新建花园式标准厂房,配备车缝、提花、绣花、印刷等生产线,打造草帽、毡帽以及各种缝制帽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可以实现年生产能力 3000 万顶,年销售额 5 亿元人民币,外贸出口创汇 3000 万美金,利税 4000 万元人民币,解决劳动力就业 3000 余人。

企业家的胸怀有多大,企业的发展潜力就有多大。唐书景从外出打工到返乡创业,反哺淮阳,拼搏多年,仍不忘初心。我们有理由相信,瑞能集团会给淮阳更多精彩,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更强、更大!

主管:中国共产党周口市淮阳区委  周口市淮阳区人民政府

主办:中国共产党周口市淮阳区委宣传部  中共周口市淮阳区委网络中心

网址:www.huaiyang.gov.cn 新闻中心邮箱:hycfzx@126.com

地址:周口市淮阳区羲皇大道与教育路交叉口档案馆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