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4日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聚焦网络宣传 做淮阳好网民
从宣传股长到分管宣传近三十年,在长年与媒体打交道中与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3年,为开拓新的宣传领域,完善卫计宣传平台,搞好宣传员队伍建设,适应时代大发展,使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我率先注册运用区计生微信公众号,是我区卫计系统最早的一家。
微信平台(原为淮阳人口,2017年改为淮阳卫生计生,2019年改为健康淮阳)多年来,我们卫计育生不仅利用微信平台传播新型婚育文化、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健康知识等;同时,解答群众咨询,回应群众关切;交流各地工作经验,传播社会正能量;报道各地工作动态。但这远远不够,我意识到必须把我们的镜头、我们的相机对准群众,对准奋斗在医疗卫生战线上的医护人员,让社会公众了解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和医务人员为维护群众健康所做的不懈努力,增进患者对医务工作者的尊重和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进一步提升卫生工作的社会满意度,才能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才能激发思想情感共鸣点,持续提高网络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2017年,我亲自编剧、参与拍摄的微电影《最初的梦想》以真实故事为线索,刻画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医护人员,坚守初心、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的鲜活形象。该片在优酷、腾讯等国内各大网站播出、访问、点击浏览量达到几百万人次。同时,得到省、市卫计委一致高度认可。2019年被评为全国卫计系统微电影优秀奖,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效果。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开始以来,作为指挥部宣传组负责人,我紧紧把握疫情防控宣传的总体要求,在宣传部、网信办、电视台、龙湖报等部门的指导与配合下,把舆论宣传引导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横幅标语等媒体媒介,加大疫情防控相关法规政策和科普知识宣传力度,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解疑答惑工作,及时应对舆情,收集、整理、上报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在着力营造“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疫情防控良好舆论氛围方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及时转发国家、省、市主管部门和宣教中心、疾控中心制作的宣传资料。包括视频、图片、文字、音频。通过区官方媒体、窗口单位等广泛传播给大众。解决群众的恐慌、不安情绪,让广大群众掌握科学防控知识,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
二、大疫面前必有大舆。突遇百年罕见的疫情,人们惊慌和猜测是难免的,于是谣言四起,困惑多多。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坚持“分级负责、信息互通、上下联动”的舆情监测与应对要求,加强与网信办沟通协作,健全舆情联动处置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权威发布疫情信息、第一时间澄清网络谣言,以正视听。
三、典型引路,传播正能量。在这场全民战疫中,为了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常常与媒体同抗疫一线人员一样,深入防控疫情卡点、隔离区、发热门诊等,收集、整理、上报一线工作者。疫情期间,宣传工作繁重,人手不足,有时候甚至要身兼数职:摄影、摄像、编辑、美工、文案……晚上加班加点赶写新闻信息,不眠不休的夜,顾不上吃饭,没有时间休息,因为对于抗击疫情来说,这是可以争夺的每一分每一秒。就这样,白天完成了摄影、摄像、采访工作后,晚上还要熬夜进行文稿加工、视频剪辑、信息推送等工作。终于,将全区卫健系统医务人员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疫情的感人事迹及时采集撰写成新闻稿件,用群众听得懂、易接受、接地气的语言和形式,及时向社会发布淮阳抗击疫情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及时总结、提炼和推广疫情防控中的一些好经验和做法,用最快的时间、最广阔的角度、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最鲜活的感人事迹,为全区疫情防控工作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为淮阳群策群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引领作用,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
截至目前,经过采访撰写的文章,发表在各级媒体85篇。在我的带领下宣传组共同努力利用美篇编发防控知识、利用抖音发布消除群众恐慌心理的防控知识提示176条,利用中国移动发布防控提醒300万余次。抗疫的这段日子,我以笔为枪,利用网络阵地报道白衣战士的执甲逆行、爱心人士的慷慨捐赠、援鄂英雄的奋不顾身参与了疫情防控专集《呵护生命的赞歌》的编缉工作,记录下了这个特殊时期淮阳的战疫故事。这在疫情期间的宣传中发挥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坚定信心的不可替代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其中,与董素芝共同撰写的《坚守在隔离观察点的护士妈妈》在河南日报客户端、医药卫生网、《大河报》等多家刊登。报道的非遗剪纸传人刘秀华,以医护人员疫情面前逆行而上为题材,创作的一组剪纸作品《逆行者》,得到省内外各大媒体纷纷转发,赴淮采访。
聚焦网络宣传,做淮阳好网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继续谱写淮阳新网事,唱响淮阳好故事,传递淮阳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