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5日 作者:范闽杰 信息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
西汉初期的淮阳
楚汉战争的结果绝不只是刘邦战胜项羽那么简单,就本质而言,他是中央集权制对分封制的胜利,韩信、彭越、英布调转枪口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也等于敲响了自己诸侯国的丧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胸怀野心的刘邦并不愿意实行分封制,他要的是“汉承秦制”,做第二个秦始皇,果然,在项羽灭亡之后这些外姓诸侯王,除长沙王吴芮之外,便很快被刘邦次第剿灭殆尽,“韩信见诛,彭越俎醢(音hai)”(顾颉刚、史念海著《中国疆域沿革史》),韩信被杀,彭越被人剁成了肉酱。
自西汉以来的历代统治者们一边义正辞严地指责秦始皇残暴无道,批评秦朝制度专横独断,一边却承袭秦制,逐步强化中央集权,并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把这种专制体制发展到极致,深入到人心。国家、社会成为家族私产,人文精神被泯灭,经济发展被抑制,社会财富被掠夺,两千年里中国改变的只是姓氏,不变的是集权和专制。
刘邦虽有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最终一统天下;他却没有秦始皇的勇气,直接施行郡县制,建立起完全属于刘氏家族的中央集权。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听从张良计谋,笼络彭越、英布,重用韩信,共同破楚。固陵之战(今河南淮阳、太康之间),韩信、彭越拒不按照约定发兵援助,致汉军被项羽击败,究其原因,皆因二人未被封王。刘邦隐忍不发,听从张良建议,分封韩信为齐王,都临淄;彭越为梁王,都定陶。这些人反对项羽的积极性才被调动起来。
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出于无奈分封八个颇有战功的异姓王,分别为:
“韩信(由齐王)改封楚王,王淮北,都下邳。张耳为赵王,都襄国。英布为淮南王,都六。彭越为梁王,王魏故地,都定陶。韩王信为韩王,都阳翟;后迁徙至太原,都马邑。庐绾为燕王,都蓟。吴芮为长沙王,王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诸地,都临湘。亡诸为闽粤王,王闽中地,都冶。”(《中国疆域沿革史》)
异性八王分封后,刘邦寝食难安,一直因为担心他们尾大不掉,拥兵自重。于是刘邦又开始“分封子弟,使与异姓诸王犬牙相错,以相牵制”(顾颉刚、史念海著《中国疆域沿革史》)。期间,共分封十个刘姓子弟的诸侯国。
淮阳王友,汉高帝十一年,刘邦封自己的六子刘友为淮阳王,刘邦分彭越的部分封地,又将颍川郡的部分区域划归淮阳,建立淮阳国,都陈邑。
“楚王交,高帝弟,六年封。齐王肥,高帝子,六年封。赵王如意,高帝子,九年封。淮南王长,高帝子,十一年封。梁王恢,高帝子,十一年封。代王恒,高帝子,十一年封。吴王濞,高帝兄仲子,十二年封。燕王建,高帝子,十二年封。长沙王吴臣,故长沙王吴芮后。”(《中国疆域沿革史》)
淮阳国的历史,正是一段西汉异姓王、和刘氏儿孙的血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