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国.淮阳羲皇故都朝祖会回望
近日,有“天下第一庙会”之誉的淮阳羲皇故都朝祖会,历经一个月的喧闹,圆满落下了帷幕。今年的朝祖会着实“火”了一把,仅二月初二庙会开始当天,游客就突破20万人,日交易额400多万元。据悉,今年的淮阳庙会旅游接待量与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太昊陵门票收入达706万元,旅游综合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一个以太昊陵庙会为主打内容的旅游观光经济增长点,正给淮阳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这一喜人局面,是近年来淮阳县委、县政府精心策划、悉心运作,倾力打造旅游品牌、强力发展“庙会经济”的结果。
观念一变天地宽
独特的文化资源是祖先留给淮阳人的宝贵财富,数百万人次的客流量既是巨大的宣传队伍,又带来无限商机。淮阳县委、县政府对一年一度的朝祖会愈发重视,并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列入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淮阳县委书记刘庆森说:“淮阳要把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就要打造节会品牌,壮大旅游经济,使淮阳羲皇故都朝祖会成为承载根祖文化成就的沃土,推进淮阳文化产业的航母,中原古老庙会的旗帜,全国知名庙会的代表。”
淮阳县委、县政府新成立了羲皇故都朝祖会指挥部,制定了《2006年中国.淮阳羲皇故都朝祖会指挥部工作实施方案》,抽调290名干部职工组建了工作队伍,成立了宣传、市场管理、陵区管理、安全保卫等11个工作机构,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分工合作,把今年的庙会办成上档次、高品位的文化经济交流盛会。
县长贾书君明确提出,要把2006中国.淮阳羲皇故都朝祖会办成弘扬羲皇文化的盛典,扩大对外开放的纽带,展示陈州魅力的窗口,壮大旅游经济的平台,初步形成淮阳春有千古庙会引宾客、秋有节庆大典聚友朋的旅游新格局,推动淮阳经济快速发展。
朝祖会指挥部对入会的各类经营户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拍卖场地、统一收费、统一管理的“四统一”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经营户收取各种费用,不得擅自圈定经营场地。为确保庙会安全有序,每天都有足够的警力和市场管理、消防和医护人员在现场,所有环节、所有地段均责任到人,预防突发事件、紧急情况的整套方案环环相扣。农历二月初六、初九、十二、十五是庙会人数较多的几天,每天的游人达到数十万之多,但没有任何事故发生。努力为旅游朝圣者创造宽松舒适的环境,确保游客玩得开心,游得满意,走得欢心。
展现古城风韵
淮阳围绕伏羲文化、根文化烘托朝祖会的气氛,在龙都大道、大同路、新华大街等县城主要街道设置了486面小黄龙旗,在羲皇广场设置110面大黄龙旗、朝祖会标志性装饰“二龙戏珠”,陵区内,从午朝门一直到伏羲陵墓,甬道两旁的黄龙旗迎风飘扬,道仪门、先天门、统天殿以及东西廊房等古建筑上悬挂起了大红灯笼,热热闹闹、喜气洋洋、五彩缤纷。
各种文化活动、文化视点精彩纷呈。担经挑、盘鼓、舞龙、盘鼓、竹马、旱船等民间艺术表演让游客大饱眼福;琳琅满目的泥泥狗、布老虎等工艺品让人大开眼界;艺术团惊险的高空杂技、飞车绝技,民间艺人的说拉谈唱别有一番韵味。为浓郁祭祀氛围,淮阳还新开发了一些旅游纪念品,“平安福”、“神蓍囊”、“精装泥泥狗”等一系列旅游小商品为文明祭祖增添了新的内容。在古韵轩里,根据伏羲功绩编排的古典乐舞,以生动的艺术形式再现了人祖伏羲的伟大功绩。精心的场景布置,精彩的民间表演,弘扬了伏羲文化的魅力,展现了古城淮阳的风韵,焕发了广大游客对根的向往,铸造了淮阳的一大特色。一位从安徽阜阳赶来的游客说:“两年没来淮阳,这里的建设全新了,文化氛围更浓厚了。”
多管齐下树形象
为进一步扩大淮阳知名度,达到“聚人气、扩影响、促发展”的目的,淮阳采取多种方式,提升淮阳旅游在外界的影响力。借去年中国·淮阳2005姓氏文化寻根游活动,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近30家主流媒体来淮报道活动盛况,重点介绍淮阳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以及近年来发生的变化。举办伏羲文化研讨会、淮阳泥泥狗工艺美术高层研讨会。在搞好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宣传的同时,制作《羲皇故都——河南淮阳》、《羲皇故都,万姓之源》大型画册及太昊陵精制贺卡,电视风光片《中原水城淮阳》、《美丽的淮阳古城》及《淮阳风光》等宣传光碟,出版淮阳历史文化大型系列丛书;更新了《太昊陵简介》和《淮阳风景名胜区导游解说词》;新建了淮阳对外宣传平台——中国·淮阳官方网站,多视角对淮阳进行了全方位介绍,充分展示了古城淮阳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让淮阳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淮阳营造了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据悉,今年庙会期间,来淮采风报道的媒体记者达200人。他们从不同角度对朝祖会盛况进行了报道。其中,中新社、新华社分别发了通稿,河南电视台在《河南与世界》栏目播出了20分钟的专题,周口日报、周口晚报、中华龙都网分别采用消息、图片、专题、专版等形式报道了大会盛况。开幕式上,中国.淮阳网站直播了祭祀大典,县委宣传部、外宣办等设立了直播点,6台电脑、4部数码照相机、1部DV同时开通,通过网络“直播”传统庙会,先后有3万多人次在线点击观看。一位旅居的华侨看到祭祀大典后,激动地说:“真没想到,在芝加哥也能看到家乡举行祭祀的盛况,真是太好了,太激动人心了,愿我们的家乡和祖国越来越美。”
传统庙会向文化产业转变
2006年中国·淮阳羲皇故都朝祖会指挥部指挥长、县委副书记戴春枝说:“以庙会为载体,用文化作名片,淮阳发展‘庙会经济’取得了显著效果。今年会期,淮阳创造了三个历史新高:一是入会游客历史最高。二是门票收入历史最高。三是社会效益历史最高。”
红火的庙会除给景点带来可观的收入外,也给周边的商业带来了好运。山西黄河汽车飞车团的主管李豹说,他们已连续三年来淮阳赶庙会,今年淮阳庙会的人气特别旺。最高峰时,有时候一天能演六七场,观众达1500人左右,毛收入七八千元。淮阳的出租车司机说,庙会开始当天他仅在县城就拉了300多元钱,是平时一天收入的两倍多。东湖鱼餐馆、东湖鱼村等陈州名吃店一直顾客盈门。南湖宾馆等多家宾馆,每天上午就已满员。
淮阳走旅游与庙会文化相结合、以文化力激活经济力的发展之路,给淮阳经济发展带来了甜头,也给淮阳发展文化产业带来了信心。我们相信,有6000年文明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淮阳,依据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以节会为平台,一定能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探索出一条贫困地区借文化品牌提速县域经济的路子。(董素芝 张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