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6月21日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关于伏羲的传说至迟在春秋战国之时即口传心授,长久流传于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秦汉以降,伏羲开天辟地第一帝的地位确立,其事迹及相应的文化通过三个层面传播:其一,典籍传承层面,经、史、子、集各类典籍代不绝书;其二,图像传承层面,伏羲女娲交尾像被广泛采用,频频出现在墓室雕刻、建筑物彩绘、工艺品加工等各种艺术形式中;其三,祭祀传承层面,从官方到民间都是设祠祭祀,绵延不绝。由此,形成了内容博大的伏羲文化,而对伏羲的钦崇自然而然成了几千年来信仰民俗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尽管伏羲的形象或事迹被传说和神话缠绕,尽管学术界对伏羲是人、是神以及功业等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有共识的,那就是伏羲的身上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基因,具有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具体而言:
一、伏羲氏是中华人文始祖。纵观史籍,历史上的“三皇”有五说,①《礼·۬含文嘉》为伏羲、燧人、神农;②《春秋运斗枢》为伏羲、女娲、神农;③《礼·号谥记》为伏羲、祝融、神农;④《白虎通》为伏羲、神农、共工;⑤《世经》为伏羲、神农、黄帝。西汉以后第⑤说占统治地位,如《帝王世纪》即继承此说。排比这五种“三皇说”即可得出两点结论:其一,不论是那一种“三皇说”,其中都有伏羲;其二,不论是那一种“三皇说”,伏羲都位居第一,居三皇之首。追根溯源,以伏羲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伏羲非凡的功绩使然,特殊的贡献使然。伏羲画八卦,结网罟,兴嫁娶,造书契……一系列的发明创造犹如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尽管学术界对伏羲是人、是神以及功业等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有共识的——那就是伏羲代表了一个时代,尽管对伏羲时代的定位也是众说纷纭,但是一点是有共识的——那就是伏羲时代是中华文明的肇启时代。退一步说,即使伏羲本身就是神话,但有一点不能否认,那就是——伏羲的神话是最古老的神话。
二、伏羲代表的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伏羲是人祖,伏羲形象始终和龙紧密相关。如战国楚帛书就有“故有龙雹戏(即伏羲),出自雷泽……”说法,再加《太平御览》引《帝系谱》说:“伏羲人头蛇身(即龙身),以十月四日人定时生。”此类记述包含着一条远古文化信息——即伏羲部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三皇五帝之中,也只有伏羲是人首蛇(龙)身的,其实质便是伏羲就是中华祖龙。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黄河流域、辽河流域等许多地方原始文化遗址都发现了龙文物,如河南濮阳的蚌塑龙、红山文化遗址的碧玉龙和黄玉龙,这些文物可将崇拜龙的历史推进到6000年以前。更有学者声称,民间藏有8000千年前的龙文物。从而可映证,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图腾神,华夏先民在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进程中,龙图腾始终是最显亮的旗帜。伏羲而下,炎帝神农、勾芒、共工、祝融、轩辕黄帝等远古文化英雄都继承了龙图腾。三皇五帝一脉相承,他们创造的文化与龙文化也是一脉相承的。从而龙也就成为中华文化内涵博大、最富有魅力的形象。正如
三、以八卦为基础的《周易》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在赞颂伏羲的匾联上,“一画开天”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匾联之一,所谓“一画开天”就其实质,即伏羲在质朴、简易、无框框条条局限的原始思维状态下不断探索,在凡人俗事背后找到了一个思维的制高点,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层次考察,从而感悟到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最基本规律,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阴”和“阳”两个最基本的元素,并用八卦这种特殊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打开人们认识世界的闸门。以八卦为基础,另一圣人周文王将其两两相叠推演成六十四卦,又得三百八十四爻,卦卦相通,爻爻相应,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涵容了宇宙万物的真理,奠定了天、地、人三才大道的完整系统,从而构筑了博大精深的《周易》。《周易》历来被奉为六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支柱,众多哲人学者推演说解就形成了易学。易学作为中国人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基本模式,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文化的灵魂。
以上三个方面是从大处着眼的,如果细化论述,则伏羲文化的精神实质还可表述为:①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②兼容并包的协作精神;③百折不绕的奋斗精神。伏羲和伏羲时代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而伏羲的精神仍涌动在中国人的血脉中。历朝历代对伏羲的崇拜,其实就是对文明和进步的礼赞,对劳动和创造的肯定,对无私奉献者的感恩,这与我们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富强和谐国家的时代精神是相一致的,也无疑会对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怀起到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 王剑《论中华民族共同先祖的确认》,载《伏羲文化论丛》,第24页,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
② 李燕杰《伏羲人祖礼赞》,载《三皇之首太昊伏羲》,第5页,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
③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一卷,22页,三联书店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