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4月12日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晚会
王大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姓氏学专家
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人的本性、国际大气候是姓氏寻根热兴起的主要原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各少数民族共同构建的一种民族向心力,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发展的内在动力。姓氏文化对形成全民族的心理凝聚力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并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姓氏寻根从根本上看都是在寻找自己的文化源泉和归宿,是一种建立在文化认同上的寻根认祖活动,是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国人自称是伏羲后代,炎黄子孙,这正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世界华人是一家
胡志直:台湾各界社团联谊总会会长、中国老庄学会理事长、中国精神疗养研究会理事长
世界上不少民族都和中华民族有共同源头———周口,都是伏羲的后代,这样的文化资源在世界上都少有。我曾经走过世界100多个国家,都没见过有这么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我的老家在河南南阳,这次到周口来总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我为自己是一名河南人骄傲。 伏羲文化和姓氏文化源远流长,世界华人是一家,有共同的姓氏文化起源。我们应加强团结,共同发扬古老的伏羲文化和姓氏文化,用以上两种文化把世界华人连在一起。希望周口有关部门多举办这样的文化活动,多给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提供联谊寻根的机会。
众多望姓根在周口
何光岳: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炎黄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周口地区大多为秦代陈郡之地,当时陈郡的文化经济中心在淮阳。陈郡也是望姓聚集之地。陈姓自周武王灭商,封姊夫胡满于陈,为陈国第一代君主。胡满乃舜帝之后,出于妫姓,以后成为陈氏第一世祖。其后陈馀称赵王,陈胜起义自称张楚王,陈霸先曾建立陈朝,是为陈武帝,侄孙宜都王陈叔明之后迁居江西德化,形成闻名全国的江洲义门陈氏,聚集而居,共延续19代3700多人,成为世界第一集居同食的大家庭。陈氏目前占中国总人口的6.8%,达7000多万人。是中国第五大姓。 谢姓为炎帝之后申侯支子,后裔聚集陈郡阳夏(今太康县)。陈郡谢氏名闻天下,现谢姓分布世界各地。袁姓也出陈郡,始祖袁涛涂,乃胡满之后,封于陈郡阳夏,传至袁生,仍居阳夏,后移居汝阳(今商水西南)。
李姓人口占全中国总人口的7.9%,人数过一亿,既是中国第一大姓,也是世界第一大姓。李姓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过不少国家。该姓起源于黄帝之裔伯益思成,因曾为大理之官,故为理姓,传至商纣王时,有理利贞,逃难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随改理姓为李氏,生昌祖,家于苦县。其裔老子李耳,著《道德经》,被尊为道教始祖。
姓氏影响社会发展
袁义达:中科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姓氏学专家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在宛丘(今淮阳县)创建了一系列的人类文明,其中最重要的创举之一是推行“正姓氏,制嫁娶”之人道。这一科学的人道完全体现了人类自然进化的规律。中国人姓氏经历了炎黄、西周、秦汉重要的演化阶段,最终形成了今天使用的姓氏。中国有6000年之久的文明史,中国姓氏也有6000年之远的血缘。
6000年来,中国人已经出现过千万种姓氏,每一种姓氏的产生都有其原因和时间,中国人姓氏形成的血缘链如同大江河流,永不中断,牢牢联系着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每一寸土地,以及这块土地上的每一个子孙。中国人姓氏的遗传本质如同血脉,世代相传,始终维系着中华民族这一大家庭的生存。中国人姓氏的血缘链、遗传本质和传统文化理念最终形成了一股坚韧的、能够一脉相承、绵延连续的民族凝聚力,始终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的统一。袁义达认为,中国姓氏应是中国的一项特有的国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资源。
王大良:发展经济要利用好伏羲文化
周口市抓住了全世界华人寻根问祖的热潮,举办了姓氏文化节,这就证明了周口人在这方面的超前意识。我搞姓氏文化研究已经有20多年了,这些年一直盼望在姓氏文化研究上能有一个大型的活动,以给做这方面研究的专家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周口举办的姓氏文化节,很好地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机会。周口市如何借姓氏文化节发展自己,如何利用姓氏文化节这个平台把自身经济做大做强?我认为周口应该充分利用伏羲文化这个独有的优势,立足周口,放眼河南,走向全国。周口的企业应抓住姓氏文化节这个契机,把姓氏文化和自己的企业充分结合起来,利用姓氏文化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
林翔南:企业发展要与姓氏研究联姻
学术研究遇到经费困扰是当前的一种普遍现象,但企业在发展过程上也渴望有离不开自己的企业文化。以前学术研究和企业发展之间的直接接触并不多,但是如果二者能紧密结合起来,双方都会从中受益。周口的企业家有这方面的远见让人感到很高兴,学术研究和企业发展之间如何合作,是大家共同探讨的课题。
据考证,全国很多姓从周口起源,这对于有意致力于文化产业的企业来说,是一个难能可贵的独有资源。如果能把这个独有的资源有效地开发利用起来,开发成文化产品或许更有美好的前景。比如陈姓的人来寻根了,我们就开发一些陈姓有关的产品。王姓后人来了,我们就开发一些王姓有关的产品。这样既沟通了亲情,又发展了产业。当然,这种开发必须建立在研究成果和真实的基础上。中华姓氏文化节搞得很有意义,当地政府已经造出了声势,搭好了舞台,接下来的工作就不再是政府的事了,而是看各个企业有没有眼光,如何运作。
张新斌:姓氏文化要成为经济资源
伏羲文化和姓氏文化研究目前在世界上都是一个空白点。这两种文化有他们的独到之处,作为占有伏羲文化和姓氏文化独有优势的周口,不少人都在进行探索这两种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我认为周口人民特别是周口的官员和企业家还应考虑如何把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变成经济资源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的课题。如果抓住了这点去很好地做文章,我相信周口的经济很快就要腾飞。
文化节结束后,不要就此把活动告一段落,应顺势继续把姓氏文化节发展下去,热热闹闹的文化节后起码要留下一个可供人们经常参观的姓氏文化源,也就是要留下一个永久性的大型姓氏文化旅游景点,以方便以后到周口参观伏羲陵的外地游客了解发源自周口的姓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