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19日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历代帝王,或功济生民①,或道光史载②,垂于祀典③,厥惟旧章④。兵兴以来,日不暇给,有司废职,因循旷坠⑤。或庙貌攸设⑥,牲罔荐⑦ ;或陵寝虽存,樵苏⑧靡禁。仄席⑨兴念,兹用惕然⑩。其太昊葬宛丘,在陈州;高宗武丁葬陈州西华县北,各给守陵五户,蠲免地役。长吏春秋奉祀。他处有祠庙者,亦如祭享。(作者:宋·赵匡胤)
[题解]
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997年),宋王朝的建立者。公元960年以殿前都检点掌握军权,发动了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运用各个击破方略,击溃各地政权。实施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整治运河等政治措施,加强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其重文轻武、偏重防内的方针,形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统治地位稳定后,宋太祖为了安定政治局面,稳定民心,御驾亲巡各地,曾到陈州视察,目睹太昊陵的衰颓,发此诏书,太昊 陵方得修葺,伏羲氏永享祭祀。此文为太昊陵保存下来的唯一的诏书。
[注释]
①功济生民:所建功业对平民有所补益。 ②道光史载:制订的法则广泛地记录于史册。 ③垂于祭典:祭祀盛典一直流传至今。 ④厥惟旧章:乃存有原来的条文。 ⑤因循旷坠:旧习沿袭,以致荒废坠毁。 ⑥或庙貌攸设:或,,有的。庙貌,庙内供奉祭的神像。攸,语助词。有的庙宇外观仍在,神像倒塌。⑦牲罔荐:,纯色的牛、羊、豕。罔,没有。荐,献。《论语·乡党》,“君赐腥,必熟而荐之。”何晏解释,“荐其祖先。” ⑧樵苏:打柴、割草。《史记·淮阴侯列传》,“樵苏后爨(cuàn篡),师不宿饱。” ⑨仄席:侧卧于席上,心神不安。 ⑩兹用惕然:现在需要戒惧。惕,戒惧,警惕。《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无日不惕,岂敢忘职。” 太昊:太,极大,至高。昊,大,指天,昊天,《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意为极大、极高的上天。此处指代伏羲氏。 宛丘:原意丘上有丘,古地名,即今河南淮阳。 武丁:商代国君,后被称为高宗,盘庚弟小乙之子。相传年少时居住民间,即位后,烽求巩固统治,多次对外族用兵。在位五十九年。 蠲免:蠲(juān)通捐,除去,减免。《后汉书·鲁直传》“宣弘大务,蠲略细微。” 地役:按耕地数量服劳役。
[大意]
历代帝王,有的建功立业,黎民得到补益救助;有的制定了可行法则,提出了正确主张,广泛地记载在史册之上,因而长期享受后世的祭典,保留了原先制订的法则条文。自我朝起兵建国以来,戎马倥偬,没有时间顾及到祭祀先贤先圣的大事。专门负责祭祀的官员没有尽职尽责,沿袭旧规旧矩,以致陵寝荒废坠毁,圣像倾塌,有的庙宇外观仍在,但祭祀用的纯色牲畜却没有进献;有的陵寝虽存,但打柴割草的没能禁止,目不忍睹。(朕)侧卧席上感到歉疚不安,兴起了整修陵庙、延续祭典的设想。当前对祭祀历代圣贤应当引起重视,不能让不重视祭祀的现象再延续下去。太昊伏羲氏都于宛丘,宛丘在陈州;高宗武丁葬在陈州西华县北,这两处应作为祭祀的重点引起重视。现每个陵寝各配给守陵人五人,免去徭税和劳役,并委派长吏主持春秋两次祭祀。其他各地如有祠殿庙宇,也照此诏书像奉祀伏羲、武丁这样享受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