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20日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太始门】显仁殿北两丈一尺之距,便是太始门了。
为什么取地阴数二,大概是陵墓之需,或者是太昊伏羲便是“仁”的化身,而不是“近仁”。
何为“太始”?
北宋元丰年间发现的古《三坟•太古河图代姓纪》说:“清气未生,浊气未沉,游神未灵,五色未分,中有其物,冥冥而性存,谓之混沌,混沌为太始。太始得,元胎之萌也。太始之数一,一为太极。太极者,天地之父母也。一极易,天高明而清,地博厚而浊,谓之太易。太易者,天地之变也。太易之数二,二为两仪。两仪者,阴阳之形也,谓之太初。太初者,天地之交也。太初之数也,四盈易,四象变成万物,谓之太素,三才之始也。太素之数三,三盈易,天地盈,而生男女,谓之三才。三才者,天地之备也。”
太始、太极、太易、太初、太素、三才等说明了宇宙起源和万物起源生生不息规律。太始门之“太始”,说明了太昊伏羲是中华民族最早的祖先,在古帝王中位于之首之冠之先的“太始”人祖爷地位。
太始门上筑寝殿,两厢有台阶、角门,可以绕殿循游,又称“转厢楼”。整座建筑始建于明代,楼内立有朱元璋洪武四年亲自撰写祭文的御碑一通,又称“御碑亭”。它是太昊陵庙现存最早的御祭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