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29日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美丽神奇的龙湖养育了一方生民,也引燃了文人墨客的激情,他们用美丽的诗行装点了如梦如幻的龙湖。
《诗经》中的龙湖
在脍炙人口的《诗经》中,记录淮阳民风的有十首之多。这里介绍其中有趣味的三首。
眺望龙湖北岸,在楼宇林立间,有高大的白杨树耸立,那就是《诗经·东门之池》中描绘的帅哥靓女约会的地方,初夏时,“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以晤言。”“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这肯定是个看到美眉两眼放电的青春期小伙,漂亮的女生,贤淑美丽,是我畅谈人生的知己,不管人家是否愿意,好想上前一把拉住人家的手说一句:“美女,我暗恋你已经很久很久了!”“彼美淑姬,可以晤歌;彼美淑姬,可以晤语;彼美淑姬,可以晤言。”情感发展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女孩子嗓子甜美得像邓丽君,咱就是歌神张学友,正好来对歌。若不介意的话,我们相看两不厌,齐坐龙湖边,述说满腹的真情实意。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这是《月出》中的名句,讲一个害相思病的小伙看到那女生在月下独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女孩身材苗条,姿态优雅,步履轻盈,举目顾盼,撩拨起小伙子驿动的心,小伙子不能贸然上前,心急如焚,爱在心口难开,正经历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相隔万里,而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却不知我爱你。深夜里,一个人想的都是女孩子的好所以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浩渺的龙湖水,香远溢清的荷花见证无数青年男女爱情的甜蜜,他们从相识、相知、相爱,步入婚姻的殿堂。
脍炙人口的《泽陂》是史料记载中最早的惧内诗,“有一美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面对河东狮吼式的高大威猛太太,丈夫稍有不慎,就会遭遇家庭暴力。男人只有俯首帖耳,小心行事。白天被太太欺负了,也不敢言语,只有把悲伤埋在心底,静静的夜里,睁大眼睛,想我这一辈子也没把谁家孩子扔井里,为啥摊上这样一个母夜叉呢?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后来有人将这一幕写成一首诗《滚灯图》:依灯身手好男儿,画出英雄气短时。莫笑闺中甘屈膝,陈风古有怕婆诗。
名人诗行里的龙湖
淮阳雄踞中原,物华天宝,虽无沟壑险要,但平旷无垠,被称为豫东粮仓,自古以来,就是豫东一带的政治文化中心。淮阳龙湖,风景秀丽,荷风溢香,古往今来,许多墨客词人来此吟诗作赋,留下许多名篇佳作。
诗仙李白,驻留淮阳多日,与好友元丹丘作别,写下佳句:我有锦囊诀,可以持君身。当餐黄金菜,去为紫阳宾。黄金菜就是淮阳的黄花菜,又叫金针菜。诗仙李白到龙湖看荷,惊异荷花的雅致,先是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赞颂了荷花的圣洁与淳朴,又作诗《绿水曲》,其中写道:“绿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萍。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其中的南湖就是弦歌湖,水清月明、荷花娇嗔欲语,就连荡舟人也不忍心划船,唯恐碰着这一支支娇嫩的荷花。可见唐朝时就盛行来淮阳游龙湖,品黄花菜。
边塞诗人岑参在《送颜少府投至陈州》中写到:知君羁思少,所适主人贤。岑参祝福之际,又明显流露出羡慕之意,你机遇好,我命咋恁苦呢?
张继在淮阳留有《晓发淮阳》:月明潮渐满,露湿大雁初还。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他当时的遭遇很不好,但对淮阳龙湖细细游玩一番。
诗魔白居易泛舟龙湖,曾是这样的闲情雅致:花钿坐绕黄金印,丝管随行白玉壶。
宋朝诗人钱惟演称东湖荷花“遮面引来徐娘羞,纤腰惹得楚女妒”。月色朦胧,柳影婆娑,秋虫低吟,荷风送香。
公元1042年,51岁的晏殊成为陈州知州,和百姓修筑东园,徘徊其间,忽然有了神来之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不仅用在《浣溪沙》中,在《示张寺丞》中也用这一千古名句。
宋朝豪放派掌门人苏轼先生,来淮阳看弟弟苏辙,停留七十多天,迷恋湖畔万株垂柳,写下“惟有柳湖万株柳,清阴与子共朝昏”。苏轼这位中国文化史上最具文采、最儒雅的谦谦君子,在陈州宴会诗友,相互唱和,留下诗篇26首,让陈州人民在代代相传中增长学养。
苏辙在淮阳做教谕(官职相当于教育局局长),以《过秦论》而彪炳史册,他在淮阳做诗文上百,自号颖滨遗老,大有荒老江湖之意。
辛弃疾的词《卜算子·为人赋荷花》则另有风味:“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占断人间六月凉,明月鸳鸯浦。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步。”用拟人手法描绘荷花形貌。不仅描绘盛夏绿荷展葩吐艳,好似一群弄妆梳洗、轻施粉黛的妇女;更写出了:藕丝长,莲心苦,对佳人美女寄予了高度的同情。
陆游先生仰慕淮阳是人祖演绎八卦的圣地,是易经发源地,在养生诗《食粥诗》中写到:“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犹壮丽; 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地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这幅长联是科学家沈括的嵌字联,他春风得意,二十四岁开始踏上仕途,不久做淮阳县令(当时叫宛丘),他对天文地理有着与生俱来的爱好,所以一到淮阳,研究易学如鱼得水。先天八卦,奥妙无穷,他深入钻研,用功至深,自然受益匪浅。8年后,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编校书籍,后又兼任提举司天监,职掌观测天象。可以说是这一片人祖庇佑的福地,为他插上了在历法学研究领域腾飞的翅膀。
诗人元好问游此,留有:“荷量如绣,水禽飞鸣下,片与游人共乐而不能去”。可知当时夏色妖娆、非同一般。
明朝开国功臣诚意伯刘伯温,辅佐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得天下,在淮阳留有《在陈操》一诗:“茫茫九州兮,孰为予所;龟蒙无人兮,驾予归处。”得中原者得天下,刘伯温游历淮阳作诗抒情,大有问鼎天下的苍茫气势。
子建沉醉咏荷花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家都能吟哦这首七步诗,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曹植和东湖有着不解之缘。当年曹丕一心陷害亲弟弟,虽然曹植七步成诗,逃得一死,但仍被曹丕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终于找了个借口,把曹植贬到淮阳来。当年曹植暗恋一个甄姓女孩,长得貌美如花,又有才气,与曹植一见如故。虽然肯定不是现在都市爱情片那么缠绵热烈,但两情相悦,芳心相许,暗送秋波,应在情理之中。可是事情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发展,曹丕从中插了一杠子,捷足先登。曹植有什么办法,眼睁睁看着心爱的女孩成为人家的新娘。当然甄姑娘也是个重情有义的女孩,一直牵挂着曹子建,距离再远也消磨不了两人的深情厚谊。距离产生美,这是大家公认的真理。那年月,科技落后,没有数码相机,心上人的模样只能靠模糊的印象来加深。东湖荷花,亭亭净植,纯洁高雅,不就是心上人的化身吗?看到荷花,愈加思念心上人。曹植虽为显赫一方的陈王,许多的时光都是在龙湖荷花丛中度过,荡一叶小舟,约三五知己,斟一瓯美酒,采几朵莲子,酣畅淋漓饮酒,醉眼朦胧赏花。情感的积累,犹如地下涌动的岩浆,终于在一个荡舟东湖的日子喷薄而发,才高八斗的曹植文如泉涌,挥笔而就美文一篇--《芙蓉赋》,文曰:“览百卉之英茂,无斯花之独灵。”我们无法想像甄姑娘当时读到这篇春秋笔法写成的文章,当时是如何泪眼滂沱。曹植还有一篇大胆表白《洛神赋》:我心拳拳,日月可鉴。但这只能是单相思而已,后来甄姑娘郁郁而终,曹植到许昌,曹丕还赐予他一只甄氏用过的枕头。你说,这叫什么事儿!曹植在淮阳始终无法排解心中郁闷的结,英年早逝,葬于城南,世人称作“思陵冢”。
附:曹植《芙蓉赋》: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结修根于重壤,泛清流而擢茎。退润王宇,进文帝庭。竦芳柯以从风,奋纤枝之璀璨。其始荣也,皎若夜光寻扶桑;其杨晖也,晃若九阳出旸谷。芙蓉蹇产,菡萏星属。丝条垂珠,丹荣吐绿。焜焜(韦华),烂若龙烛。观者终朝,情犹未足。于是狡童嫒女,相与同游,擢素手于罗袖,接红葩于中流。 (牛明领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