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中国·淮阳 >> 淮阳文艺 >> 文说淮阳 >> 浏览文章

古墨新韵放异彩——记著名书法家刘伟先生

2015年04月26日 作者:张本平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张本平

进入新世纪,刘伟先生的书法作品频频见诸报端多家媒体、出版社、画廊争相推荐他的书法艺术成果,收藏他的书法作品,成为中国书画界引人注目的新闻人物。放眼细看他的书作,那出手不凡的功力、儒雅大气的书风和精巧别致的章法,使我赞叹不已。书法成果的展现,浸润着他对书法艺术深深的追求和探索,蕴含着书家本人深厚广博的人文思想以及具有三代书法情缘的文化家庭对他的艺术熏陶.

(一)

刘伟出生在历史悠久的河南陈州(今淮阳)。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祖伏羲和炎帝神都曾在这里建都,创造了中华古代文明。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书香门庭熏陶,使他在幼小的心灵中就迷上了书法。孩童时,他尊父亲和叔父为师,从先辈的书艺中吸取营养。参加工作后,拜入当地著名书法家何仰羲、张云生门下,成为两位先生的高徒。后来,他相继结识了欧阳中石、李锋、刘艺、张海等著名书法家,亲传目染使他眼界大开,从而,他坚定了为书法创作而不懈努力的决心和信心,工作之余,他广临碑帖,数十年如一日。众家之长,为他所用,逐步丰富了自己的书法理论和书法艺术。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创作经验,既注意技巧和形态的运用,又做到了气息上的贯通如一。他写的隶书、魏碑行笔自然,收放自如,端壮大方,给人一种朴实美的印象。所作行草清健劲秀,生动畅达,充满神韵,观后有和风吹身之感。

古墨新韵放异彩——记著名书法家刘伟先生

艺术当随时代,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刘伟认为,学习书法的目的在于应用。如果整天呆在屋子里临帖,照着古人的样子写,一点也不敢突破,到头来只能成为一个写字匠,没有多大出息。按照“古为今用”、“推新出新”的要求,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雅俗共赏,以新取胜、幅福必精”的创作目标。他认为,雅俗共赏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习惯,代表了书法创作的前进方向。历史上凡是传世之作,没有一件不是雅谷共赏的。现代名家作品,雅俗共赏 者更是比比皆是。他认为,做到雅俗共赏,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只有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才能满足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他常说: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一是内容新。不要写老掉牙的东西,那些连三五岁小孩都能背的古诗,看头一句就知道最后一句的内容,实在是太陈旧了。书法创作要与时俱进,所创作的内容,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合拍。二是形式新。现在,人们居住条件改善了,欣赏习惯改变了,所以书法的形式也不再以中堂、对联、条幅为主,而斗方、扇面、横幅和册页,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三是章法新。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需要,合理布局,巧妙安排,用多种形式变换章法,使书法作品常写常新,常看常新。他认为,树立精品意识是书法创新的力量源泉,要有为社会负责和为艺术负责的使命感,不为古法困,不为风流扰、专心致志,自有精品问世。书法求精,功成全在平日。

“字如心画,书为心声。用恰当而又独特的书法语言表达出心中要说的话,吐露自己的感受,体现出既有传统又有创意的书风,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刘伟这样讲述他的创作理念。确实,他的书法不仅是写线条,更重要的是写神韵。他将笔墨神韵视为灵魂。他的书法线条飘逸、笔墨灵动,内容新颖,俊美的画面蕴藏着内在的力量,储藏着饱满的生机,辐射着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才情、才气,带给人们以新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古墨新韵放异彩——记著名书法家刘伟先生

(二)

人这一生,要做多少事?有的事,刻意为之,终不成;有的事,无心插柳,竞成荫;还有的事,迫于一情一境始探入门,及至浸淫其间,却享受到“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乐趣。

刘伟沉浸在对书法的热爱中,只要可能,他抓住 一切机会,向行家讨教。他曾多次放弃节假日和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先后到北京、广州、武汉等地参加中国书协、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举办的“中国书法与文化高级研修班”和“书法培训班”,参观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馆和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类全国性书法大展。在多种场合,他都带着自己的习作,让名家点评,拉近自己与名家之间的差距。通过这类评点,让刘伟慢慢悟到了书之妙道,学会了如何读书法,懂得了如何练书法和如何创作书法的艺术理念。在创作中,他注意把握线条的流畅、结构的变化、章法的统一以及书写的虚实、墨色的深淡等辨证关系,在疏与密、急与缓、轻与重、刚与柔的对立统一中寻找笔墨的精神和气势,追求随意而不随便,力求写出精、气、神。欣赏富有一种阳刚之美的刘伟书法作品,我们似乎能够感觉到字里行间散发着的一股“气”。这是谦和之气,柔韧之气,通达之气,这是浓浓的书卷气、文化气,同时还是硬朗的、磊落的骨气。

书法,历来被看做中国人的文化基础,学书法不仅是学写字,更是陶冶情操。把业余时间用在临帖、创作上,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情趣,可以提高生活的文化含量。书法不仅仅是“技”、是“艺”,更是“道”。尺幅天地,构建的是个人的精神家园。

在我所结识的书画家道友中,有众多书坛高手、绘画巨匠,也有不乏书、画、印俱佳的大家。但真正善书法而又善写文章的大手笔并不多见。挚友刘伟就具备了这“双管齐下”的功能。因为,他在三十多年的书法艺术生涯中,深深地蕴藏着他从事秘书、编辑、记者、新闻科长等文字工作“爬格子”的经历,数百篇散文、游记、评论、报告文学见诸报端,早已见证了他坚实的文化功底。近年来,他在《中国书画报》、《中原书画报》等众多书画报刊发表的数十篇书法评论,更引起中国书坛和中国书协领导的高度关注,从而奠定了他文人书家的形象。

刘伟书法,功夫原在“字”外。

(作者张本平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原书画院院长、《中原书画报》总编辑)

古墨新韵放异彩——记著名书法家刘伟先生

古墨新韵放异彩——记著名书法家刘伟先生

主管:中国共产党周口市淮阳区委  周口市淮阳区人民政府

主办:中国共产党周口市淮阳区委宣传部  中共周口市淮阳区委网络中心

网址:www.huaiyang.gov.cn 新闻中心邮箱:hycfzx@126.com

地址:周口市淮阳区羲皇大道与教育路交叉口档案馆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