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中国·淮阳 >> 新闻中心 >> 龙湖报 >> 浏览文章

绿 豆 粥 (散文)

2005年09月15日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作者:钱良营
                                                                                                                   
    绿豆粥可谓是餐桌上最为普通的家常便″汤″了。特别到了晚上,一家人聚集在一起用晚餐,熬了一锅稀稠匀和、散发着特殊香味的绿豆粥,每人喝上一大碗,便滋润了先前已经用过的肴馔,立时有了一股回肠荡气的感觉,一日出门在外所带来的疲劳、焦燥、烦恼都随之消失了。
    绿豆粥的做法比较简单。先提前把绿豆用清水淘了,然后把淘干净的绿豆放进锅里,加了水文火去煮,等待水第一次沸起来时,加点凉水;再沸起来时,再加点凉水;这样反复三次,绿豆就在水里煮开了花,一个个本来包裹得很严实的小绿豆便裂开了嘴,露出了它们的乳白来。这时候,就把已和好的面糊用勺子搅和着倒进锅里。人却不要离开,待和了面糊的汤再沸起来时,就用勺子轻轻地去推锅底。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怕糊了锅,如果一旦糊了锅,绿豆粥就有了一股难闻的焦烧气味,只有倒掉了;二是怕沸起来的粥淤出锅外来。
    熬绿豆粥的方法是听母亲讲的。我对绿豆粥的偏爱,不但是它具有喝着爽口、喝后令肠胃贯通的舒适感,也不但是它具有泻火败疾、清热解暑的药用疗效,而是来自母亲亲手为我熬的那碗绿豆粥所带给我的永久的眷恋!
    那一年,一辆牛车把我和母亲拉到了豫东平原一个叫桃河的村子。这个村子和当时全国所有的农村一样,正在开展着″农业学大寨″的活动。大寨人凿石开山造良田的革命精神感动着除大寨自身以外的全国农民。然而,一马平川的桃河如何学习大寨呢?那个叫孙运生的生产队长,就决定带领桃河生产队的社员,修一条长达3华里的水渠,把流经村南的桃河水引到北大洼去!要完成在当时桃河的历史上最为浩大的工程,要实施南水北调这一重大举措,需要多大的英雄气概和胆量啊?这一壮举令桃河村举村轰动!事情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国家正在实施南水北调的重点工程,我想如果孙队长现在还健在的话,是不是请他去南水北调指挥部当个顾问?
    修水渠需要大量的砖、水泥和沙子。砖是队里的窑烧的,水泥是县里的水泥厂平价供应的,只有沙子要到百里开外的舞阳去拉。孙队长就号召全村每户出一个壮劳力到舞阳去拉沙子。
    我家的″壮劳力″也就是我了。母亲给孙队长说,六儿才十五岁,还是个孩子,初中还没有念完,俺想让他到学校去念书……没等母亲说完,孙队长就皱着眉头说,十五岁?十五岁就长恁高的个儿,像个电线杆似的!俺看他顶个大半劳力了,每天记七分。书别念了,就去拉沙子吧!再说,让您下来不就是受教育、受锻炼的吗,怎好再去念书?孙队长的话干脆利索,他不容母亲再哀求,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在我们兄妹几个中,我排行第六,哥哥姐姐们都出去的出去,出嫁的出嫁,只有我随父母下乡到了桃河,因此,在母亲那里,好像是他们连累了我。因为我毕竟还是个孩子,还是上学的年龄,在城里吃闲饭的是他们老俩口,下乡接受再教育的也应该是他们老俩口而不应该是我。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和那些大男劳力一齐徒步百十里去拉沙子,受得了吗?
    母亲向孙队长求情不成,便默默地为我准备着行装。我看到泪水从她的眼角流出来,像蚯蚓一样,沿着她脸上的细密皱纹朝下淌。我知道,母亲是心疼我,是舍不得我,然而她又没有任何办法能阻拦得了。十五岁的我便强笑着安慰母亲,妈,你放心!他们行,我也能行!
    我们就出发了。两人一辆架子车,去的时候还是挺轻松的,十几辆架子车连接到一块,像是一列长长的小火车,又似一条在公路上滚动的长龙,只需两人拉了前头的车奔走,后边的车就带动起来了。其余的人换班躺在车里睡觉,一百多里的路, 两天多就到了,也没感觉太累。
    回程就不行了,两个人拉了一车重重的沙子,在流烫的柏油马路上慢慢地爬行着。和我搭帮的是侯二叔家的大儿子哑巴。哑巴当时二十三四岁,还没有结婚,正是力气旺盛的年龄。事后我想,孙队长把我和哑巴分到了一辆车上,也算是对我最大的照顾了。一路上都是哑巴驾车把,我拉帮套。既便这样,也是跟不上趟,走三十多里,我们便落了后。我的两只脚打满了水泡,水泡磨破后,血丝和着汗水就渗透到了鞋底里。脚底血肉模糊,走一步,就是一阵钻心的疼。真想就地躺下,从此不再走路。汗衣和裤衩早被汗水溻湿了,用来帮套的那根麻绳为我的左右肩留下了两道深深的印痕。看赶不上别的车,哑巴就用埋怨的目光看着我,一边″啊啊″地示意我把汗衣脱掉,男子汉哪有穿着汗衣干活的呢?我不情愿地脱了汗衣。当他看到我排骨式的瘦弱胸脯和肩上紫红的印痕时,他的目光渐渐变得柔和和无耐了。
    接下来,干渴比劳累更加残酷地折磨着我们,由于流了大量的汗水,就需要大量的水份补充。然而,几十里路还遇不到一个村庄,哪里找水喝呀。背着自带的干裂的窝窝头却难以下咽。头上烈日晒着,脚下是晒化了沥青路,身体里便像着了火似的,那火燃烧着五脏六肺,燃烧着咽喉,燃烧着嘴唇……
    我看到哑巴用舌头舔着从擦汗的毛巾里挤出来的水,我也学着他的样子,舔着毛巾上的水,那水虽然是咸涩的,但却润着我的嘴唇,润着我的喉咙,缓解了我体内的燃烧……
    终于回来了!母亲在村头的大柳树下等我。看到母亲焦急期盼的脸上露出了痛惜的神情,我真想大哭一场,但却欲哭无泪!
    进了家,我像散了骨架似的躺在床上,立时便昏昏欲睡过去。不知过了多久,我听到母亲在耳边轻轻唤着我。我睁开眼,看到她一手端了碗,一手拿了小勺子,俯下身子,对我说,起来喝碗粥再睡吧。绿豆粥清凉败火,喝了粥再睡,身子恢复得快。说着,舀了一勺粥,在唇边吹了吹,送到了我嘴边。
    我的眼眶湿润了。我仄起身,接过母亲手中的碗。碗里的绿豆粥不热不凉,不稀不稠,上边浮着几个绿豆皮,那是粥熬得恰到好处的标志。我想,为熬这碗粥,母亲一定早作了准备。她用家中珍藏的最好的粮食、用自己最拿手的厨艺为自己的六儿接风洗尘,那便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了!
  我喝着绿豆粥,细细地品味着,那粥经过口腔,经过食管,经过肠道,慢慢地流入了我的胃里,那细腻的、香甜的绵软的感觉沁入了我的全身,滋润着我的心。立即,我体内的烈火被扑灭了,我的喉咙,我的嘴唇都湿润了,我感到了身体的舒适和愉悦,我的精神也得到了抚慰。在那一刻,我敢说,那是世界上最美好、最珍贵的饮品了!
    多少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如过眼烟云一般地消失了。但母亲熬的那碗绿豆粥却让我难以忘怀!
    那仅仅是一碗绿豆粥吗?那脚上粘糊的血泡,那肩上紫红的勒痕,那烈火般的干渴,那咸涩的毛巾上的汗水,都和那绿豆粥一般,早已融入了我的心灵和血肉的身躯之中!在以后的生涯中,无论面对多么大的艰辛、磨难和挫折,只要想起那些,我全身就充满了战胜艰辛、磨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力量!
    如今,也时常出入灯红酒绿的豪华酒店。看着那满桌的珍肴佳品,我还是经常习惯地寻问服务员:有没有绿豆粥?来一碗!

                      

主管:中国共产党周口市淮阳区委  周口市淮阳区人民政府

主办:中国共产党周口市淮阳区委宣传部  中共周口市淮阳区委网络中心

网址:www.huaiyang.gov.cn 新闻中心邮箱:hycfzx@126.com

地址:周口市淮阳区羲皇大道与教育路交叉口档案馆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