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3月10日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
二月初六 太昊陵迎来第一个客流高峰 客流30余万人
农历二月初六,艳阳高照,春风送暖。一大早,从四面八方通往太昊陵的大街小巷汇满了朝祖进香的人流。中午11时左右,太昊陵景区游客人数达到最高峰。6万余平方米的羲皇广场人山人海,高跷、舞狮、舞龙、花轿等十几个民俗表演队的精彩表演吸引了来自安徽、山东及周边县市数万人争相观看。太昊陵院内,进香朝拜的香客更是摩肩接踵。据朝祖会指挥部统计,该日太昊陵景区客流量达30余万人次。 (程玉林)
抬花轿 一人能挣一两千
今年73岁家住周口川汇区搬口乡文庄村的文明星是一位在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会首。他和他的轿班来太昊陵庙会表演已有10余年的历史了。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和他的轿班在羲皇文化广场忙着揽生意。文老先生高兴地说,这几年淮阳变化大,游客多,生意也好做,一顶轿一天平均能挣二、三百元,一个月下来,除去吃、住等各种费用,七、八个人一人能分一两千块。
问起对淮阳的感受,55岁的轿夫文全良说,淮阳有水,建得又好,真是好景致,这一个月庙会俺心里最开心!
(程玉林)
一家四口齐上阵 再顾四个营业员
张升一工艺品小摊抢人眼
在太昊陵午朝门、道仪门之间路西,有一个专卖中国节、金元宝、摇钱树、布老虎、香袋、存钱罐、车挂等各式各样工艺品的小摊,摊主是白楼乡白楼行政村村民张升一。
张升一在太昊陵内摆摊今年是第四年。他说,这几年太昊陵内的管理越来越规范了,生意好做,一家四口齐上阵,还忙不过来,又顾了4个营业员,管吃管住,一个人一月发500块钱工资。
记者在张升一摊位前驻足不到10分钟,看到前来选购商品的游客络驿不绝。
问起一个月的纯收入,张升一不好意思开口,他保守地说,除去各种开支,就赚个辛苦钱,也就几千块吧。
(程玉林)
山西黄河汽车飞车生意火爆
在太昊陵东角门文化娱乐区,山西黄河汽车飞车团的大篷非常惹眼。该团主管李豹说,他们今年是连续第三年来淮阳赶庙会,太昊陵庙会的人气特别旺,最高峰时,有时候一天能演六、七场,观众达1500人左右,毛收入七、八千元。一个月下来,除去演员工资及各种杂项开支,至少能赚个五、六万元。
面对记者,李豹语气肯定地说,今年的生意肯定比过去强,因为淮阳变得更漂亮了,来淮阳赶庙会的人肯定会更多。
(程玉林)
外地游客:祝福古庙会越办越红火
初春的太昊陵院内,人声鼎沸,煦暖的阳光让人心情舒畅。在松柏天成的小亭内,我们见到了来自项城市的三位游客。她们正认真地制作香、金铂、黄表等祭拜品。听了我们的来意后,三个女士争相发表自己的感受。一位名叫韩静美的女士说,她们三个是好朋友,每年的二月庙会她们都要结伴而来,而且,他们那里的人每年都会来这儿看看,烧香祭祖,游玩观赏。
说起淮阳的变化,她们更抑制不住脸上的笑容。说今年这里的变化最大,没想到广场建得这么宏伟漂亮,环境也很干净,有那么多的环卫工人全天值勤真不容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往年她们买香都被香贩们拉来拉去,甚至不买不行,今年,没有那种现象了,可以随意挑选,不用提心吊胆了。另两位叫赵喜英和王勤荣的说,我们来的主要目的是烧个平安香,再带回去一些淮阳的特色工艺品和名吃,回去后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都很高兴。进大殿时她们对我们说,祝福淮阳的古庙会越办越红火,越来越热闹,明年的今天,她们还会来到这里,感受这里的庙会气氛和人文景观。
(高晓春)
泥泥狗 庙会一大看点
被誉为活文物、真图腾的淮阳泥泥狗历经数千年,经久不衰,它以其古朴、憨态可鞠的造型特点,越来越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游客的喜爱。今年二月会,县委、县政府对泥泥狗这一民间奇葩倍加重视,倍加呵护,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专门在羲皇文化广场显要位置开辟了10多个摊位,成为庙会的一大亮点。民间老艺人任国伦高兴地对笔者说,“今年县里对俺这些艺人给予了不少关照和扶持,每个摊位收费也不高,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想的事如今实现了,过去扌汇 着蓝子东奔西跑的也卖不几个钱。”正说着,一群来自郑州的游客围了上来,老任赶忙过去向他们介绍泥泥狗的品种。(王 健)
全国各地风味小吃齐聚淮阳
八方游客争相品尝
在东角门外,全国60多家风味小吃齐聚在这里,恭候着游客的到来,当时笔者来这里采风时是上午10点多,虽还不到午饭时,但已经有三五成群的游客来此购买新奇的食物,哟,笔者抬头一看招牌都是一些从未听说的名称,如朝鲜打糕,台湾鲜奶麻花王、广州粥铺、东北水饺、南阳板面、杭州叫花鸡、北京烤鸭、山西羊肉泡馍、油炸冰淇淋等,真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别说是亲自品偿了,光听这些名称就会让你馋得流口水了。一个操广东口音的小吃老板告诉笔者说,他第一次来淮阳做生意,真没想到淮阳城是这么的美,淮阳的湖是这么的靓,淮阳的庙会人气是这么的旺!(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