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伟
青岛,一座美丽的现代化旅游城市,这里有“世界建筑博物馆”之称的八大关风景区,有亚洲最大的海洋馆……然而,最使我感兴趣的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德艺双馨书法家″、山东省和青岛市书协名誉主席、现年88岁的魏碑大师高小岩先生的书法艺术。近日,我专程到青岛拜访了高老,并观看了在青岛市博物馆举办的《高小岩、高篪父子书法展》,使我圆了一个隐藏三十多年的拜师梦。
疑梦卅年
书法有道,各有所好。我尤喜隶书,更偏爱魏碑。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就迷上了书法。可那时,书店里买不到象样的字帖,只好到处去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一个朋友那里有一本《美术字选编》,里边有用魏碑(不是新魏碑)写的毛主席语录数则。该书体用笔严谨,古朴拙厚,苍中含秀,拙中藏巧,结体平中见奇,极富金石韵味。朋友见我爱不释手,就说:“既然你喜欢就送给你吧”。就这样,一本《美术字选编》陪伴我十多年,这里边的魏碑书体我写了很多遍,可就不知道这书中的字是谁写的,因为那时候很多作品在出版时都不署作者的名字。时过境迁,这本小册子不知道弄哪儿去了,但里边的魏碑书法我还记忆犹新,只是缠绕在我思绪中的一个谜一直没有解开,这么好的字是谁写的?我崇拜多年的老师到底是谁?
久梦必有圆梦日。2006年5月17日,我打开当天的《书法导报》观看时,一下子惊呆了。本报″展厅版″用两个整版的特大篇幅,通栏介绍了山东省青岛市著名老书法家高小岩先生的艺术生涯,上面刊登的八幅书法作品,大部分是魏碑和隶书,全是我喜欢又熟悉的面孔。我一口气读完了高老的艺术简介和邱振亮先生写的书评文章,便暗暗自喜:这就是我寻找三十多年的老师。
千里书缘
人有真情,天随人意。我按照《书法导报》上提供的联系方式,打通了高小岩老师的家庭电话,接电话的是高老的女儿,她告诉我一个好消息:6月2日,青岛市博物馆将举办《高小岩、高篪父子书法展》,并邀请我参加开幕式和“高老书法艺术研讨会”,这真是喜从天降。
6月1日,我忍耐不住高兴的心情,乘坐从周口发出的公共汽车,开始了青岛之行。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博物馆展厅前,这时候,参观者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见到高老,我们就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一起问候,一起合影,一起聊天,一起到接待室等候。听说我是河南的客人,从千里之外前来观看书展,都说我是“追星族”。青岛市书协的领导和书法界的同仁及高老的亲属朋友,都非常热情地让茶让座,给我戴上嘉宾证,并送给我一本专为这次展览而出版的非常豪华的《高小岩、高篪父子书法作品集》。我如获至宝地收下“礼物”,马上递上名片,自我介绍,一一告诉他们,我从淮阳来,淮阳就是陈州,是人祖伏羲氏建都的地方,欢迎大家有机会一定到淮阳作客。开幕式开始了,我作为唯一一位外省籍的代表,走上了贵宾席。我看到了一张张友好的面孔和喜庆的笑容,心情无比激动。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有缘千里来相会”的美好含意。
最使我心动的是刚步入展厅的那一时刻,随着潮水般的人流,我从一楼到二楼,又从二楼到一楼,这样反反复复,两个展厅看了三遍,也没有看过瘾,最后只好用照像机把展出的作品全部拍摄下来。
这次展览以“华夏魂”冠名,内容全是中华传统美德和历代名人名言,它从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开篇,延伸到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屈原的《离骚》和孟子、荀子等宏篇谠言,还有颜真卿的《劝学》,诸葛亮的《诫子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及孙中山、毛泽东等一代伟人的诗词名句。展出的作品,以魏碑、隶书为主,还有楷书、篆书、行草共有二百多幅。
高门拜师
古人云:心诚则灵。看过展览,我应邀参加了山东省书协、山东省文史馆和青岛市委宣传部、统战部、民革青岛市委、青岛市书协等联合主办的″高小岩先生书法艺术研讨会″,并一起共进午餐。席间,高老答应我次日上午在家里接待我。
去时,我专门从家乡带上一套河南电视台录制的《河南戏剧小品专辑》,因为我知道老人喜欢戏剧。不出所料,高老对这件“见面礼”非常感兴趣,他边说河南戏剧,边谈河南书法,还道出自己八十多年从事书法创作的艰辛和欢乐。1919年3月,高老出生在山东潍坊,幼受父教,九岁习书,以北魏汉隶著称,并擅甲骨、籀篆、小楷,行草诸体,功底深厚,用笔严谨。他主张继承传统,学有师承,师古不泥,博采并蓄,自创新意。“立志不随流俗转”、“梅花香自苦寒来”是他毕生习书的信条。他的作品曾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一至六届全国书展及国内外大展百次之多,还先后出访日本、韩国、三次赴台,举办个展、联展,均获好评。中南海、国务院、毛主席纪念堂、周恩来纪念馆及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央文史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50余处都收藏有他的作品。他于1995年至1997年以四种汉隶书写完《四书》,其中《论语》全卷,被曲阜孔子博物馆刻石立于“论语碑苑”。1989年,受孔子基金会委托,高老还为曲阜孔庙重修孔子事迹图以北魏体书写图解3000字,于1995年镌刻立石,成为传世之作,其原稿也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发行。
说话间,高老从书屋拿出他珍藏的《高小岩书孔子事迹图》,非常认真地在扉页上签了他的名字,赠送于我。然后,他讲了自己多年学习书法的经验体会,并当场为我作了示范。他说:″学习书法要循序渐进,顺乎自然,最终才能水道渠成,自出新意。急功近利,猎奇斗怪,只能昙花一现,难以持久。若无坚实基础,怎能树起万丈高楼?″他认为,书法家必须重视字外功夫,读万卷书则学富,行万里路而识广。他说,书品与人品必须相辅相成,达到德才兼备,这就叫“人高品自高,心美字更美”。
在谈到举办这次展览的动机时,他说,早在四年前,新华社山东分社记者殷君采访他时,曾建议他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内容,选书历代名人名言,针对全国大、中专院校和青少年搞一次巡回书展,并辑印成册,广为宣传。对此,高老深有同感。今年年初,适逢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讲话发表,更增强了举办这次展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于是决定与儿子高篪共同举办“父子书法展”,得到了山东省书协、省文史馆和青岛市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
青岛拜师,翰墨传情,使我大开眼界,受益非浅。我有幸亲受高老的教诲,还得到了高老的墨宝。我终生难忘此次青岛之行。